• 60阅读
  • 0回复

认真总结经验 改善领导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4
第5版()
专栏:

认真总结经验 改善领导方法
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林杉
《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傅佑、马秀清同志来信中提出的问题,正是当前许多文艺工作者正在考虑的问题。
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党和政府到底应该怎样坚持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我认为,这必须认真总结建国30年以来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经验和教训当中,有几条是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
一,放则兴,收则衰。这是30年来党在贯彻“双百”方针中的基本经验。以电影来说,30年来也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1956年,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
“双百”方针以后,电影工作者思想活跃,创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1959年的电影创作的高潮。这一年,电影创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是好的。但是,1959年以后,就不行了。片面强调抓阶级斗争,反右倾,批修正主义,批人性论、人道主义,实际上是一次又一次地从“左”的方面干扰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创作人员搞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1960年,象长影这么一个大厂,只拍了一部影片。1961年,周恩来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主旨是发扬艺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提出实行“三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这以后,电影有回升,到1964年,出现了《兵临城下》、《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质量较高的优秀电影。当时,我们的电影,在艺术上已接近了国际水平。可是,1964年,“双百”方针又遭到了厄运,从此,题材越来越窄,禁区越来越大,框框越来越多。十年浩劫期间,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干脆取消了“双百”方针,造成了百花凋零的局面。从多年的实践看,文艺工作“活”的时候,正是“双百”方针贯彻得较好的时候;文艺工作死气沉沉的时候,也正是“双百”方针受到破坏的时候。
二,两种领导方法。我们有的领导,要么在强调放的时候就放任自流,等到出了点毛病就横加干涉,简单粗暴。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种领导方法。另一种领导方法是,既坚持放,又善于引导。既然放,就会出成绩,出成果,出人才。但放,也一定会出来问题,以至出一些有缺点的、不好的、甚至是坏的作品。这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惊慌失措。1956年以后,在出现许多好影片的同时,也出现了些格调不高、情趣低下的作品。当时,康生就抓住缺点打棍子,拔“白旗”。周恩来同志却不是这样,他让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并引导他们搞艺术性纪录片。1979年,我们的创作中,又出了有缺点的《女贼》、《在社会的档案里》和《假如我是真的》等作品。开了座谈会,这是好的。但是,这三个本子都没有改出来,如果能改出一个来,岂不更好?《电影创作》发了一个讨论《在社会的档案里》的报道,也给撤了下来,这在电影界的影响是不好的。
三,建立一个好的领导机构。改善党的领导,是搞活文艺事业的关键。但是应当建立怎样一个领导机构,才能把文艺事业搞活?政府设立文化部、文化局究竟有无必要?什么事都由文化部、文化局管好不好?对文艺事业,用行政方式统得过死,有何好处?我也是赞成无为而治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文艺工作搞活。去年,由于将电影剧本审查权下放到电影厂,结果电影创作就搞得活了一些;审查权的下放,我认为,对于部、局来说,就是无为而治。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映权能否下放到厂?领导文艺创作应该更多通过社会方式来进行。我认为,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应当考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