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基本建设资金由拨款改贷款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6
第5版()
专栏:

基本建设资金由拨款改贷款好
建中
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是改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措施。这项工作,1979年在上海、吉林、河南三个省、市的少数项目中试点,1980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试办贷款的单位从去年的8个建设项目,发展到1,500多户。既有地方项目,又有中央项目,既有小型工程,又有大中型项目。试办贷款的行业,从轻工、纺织,发展到电力、煤炭、石油、交通、建工、机械、建材、商业、外贸、文化、医药等二十多个。贷款金额从7,000多万元增加到36亿多元。电力部直属的大中型火力发电项目,已经全部改为银行贷款。上海、湖北、福建、云南等省市,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的投资改为贷款的已有三分之一左右。
一年的试点经验证明,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变无偿使用国家资金为有偿使用,这一重大改革,使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朝着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发挥经济组织、经济手段作用,讲求经济效果的方向前进。试办贷款的单位,一般都做到了合理安排项目,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节约建设资金。具体讲,有七大好处。
第一,从盲目争项目、争投资、争材料设备,变为认真核算经济效果。今年5月,上级给北京剪板厂调入一台40吨平板车,价格16万元,这个厂查对计划,发现这台设备要在两年后才使用,现在买来要多付利息上万元,决定退货,两年后再买。
第二,从说假话,变为讲真话。有一个纺织机械厂新建一个车间,原报全部投资75万元,改为贷款以后,厂里主动要求建设银行按现在实际需要,重新安排贷款。
第三,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变为要求搞专业化协作。
第四,从盲目追求建新厂,变为先挖潜,后新建。山东清河化工厂原来要求国家投资400万元,新建一个年产600万盒录音带的车间,但是能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产品有没有销路,根本没有把握。改为贷款以后,厂里反复算帐,决定利用本厂现有条件,形成年产150万盒的生产能力,待产品合格打开销路后再扩大生产能力,少向银行贷款130多万元。
第五,从敞着口花钱,变为精打细算。许多单位实行贷款以后,抵制了乱摊派、“吃大户”的不正之风。大同二电厂过去被有关部门抽走300多万元挪作他用,电厂不敢顶,反正实报实销。神头电厂今年贷款3,000万元,上级要拿去200万作为三期筹建费,因不合贷款用途,银行又要加倍付息,电厂没有执行,抵制了不合法的行政命令。
第六,从抢花国家的钱,变为先用自己的钱。过去,基建投资由国家无偿拨给,花不完的钱年终“一刀砍”,因此许多单位总是先用国家的钱,后用自己的钱,一到年终想方设法抢花钱。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七,拨款改贷款也使建设银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有了改变。长期以来,建设银行习惯于用办财政拨款的办法供应资金,“一个萝卜一个坑”,资金管得不活。拨款改贷款,为建设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用银行的办法办银行,把资金管好用活,开辟了道路。建设银行无锡支行加强资金调度,搞好信贷收支平衡,用320万元的贷款基金,办了过去要559万元才能办到的事。
从上述7个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把投资管理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经济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投资效果的好坏同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果。
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标志着我国投资管理从供给制转变为经济核算制。基本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战线长、浪费大、效果差,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说与无偿使用投资的管理制度无关。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花钱向国家报、不够向国家要的“吃大锅饭”的旧习惯,全面推行拨款改贷款的制度。
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涉及到计划、财政、税收、物价、物资、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体制,需要各方面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从而基本建设贷款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有关体制没有全面进行改革以前,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变通办法,为推行拨款改贷款创造条件。比如,要保证贷款单位需要的投资和物资;要给贷款单位调整计划和选择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权力;要保障贷款单位应得的经济利益;对因价格偏低而影响还款能力的企业要解决还款来源,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