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国际市场上电视唱片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6
第7版()
专栏:

国际市场上电视唱片之争
王彦芬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西欧报刊以不少篇幅报道了国际市场上的一场新角逐。角逐对象是最新出现的电视唱片。十多年来,为了研制电视唱片,西方和日本的一些大公司耗费了十多亿美元,有些公司已经准备正式投产、销售。在80年代,电视唱片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压倒目前每年销售额达60亿美元以上的彩色电视。这样一块“肥肉”,当然引起各大公司的争夺。
所谓电视唱片,就是用于放电视的一种特制盘,通过放象机可以把录制在上面的声音和形象重现在一个普通的电视机屏幕上(右图)。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象听唱片那样,随时用电视机选放自己最喜欢的节目,至于它在教学和各种专业上的应用就更不待说了。
早在1963年,美国就开始了电视唱片的研究,70年代初制成了首批样机。鉴于德国无线电讯公司、英国迪卡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曾在电视唱片的研究上受到挫折,近年来其他公司也变得小心翼翼,畏缩不前。这时,日本几家公司便乘虚而入,大力发展磁带录象机,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只有荷兰的菲利普斯公司尚可与之抗衡。
电视唱片的出现使各大公司间的斗争更加错综复杂。首先是电视唱片和磁带录象机之争,接着又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电视唱片之间的竞争。围绕着电视唱片的研究和生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一种是先攻克设计精良但价格昂贵的高档品,供专业上使用。采用这种战略的人认为,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再生产大众所需要的低档货将是轻而易举的。第二种战略是从设计简单、价格低廉的低档品入手,先一举占领消费市场,然后再慢慢提高性能,向专业应用市场挺进。
美国无线电公司采取的是第二种战略。它的工艺与电唱机差不多,是用一根钻石针在电视唱片的槽纹中滑动。这种装置的优点是价格低,盘面的储量大(每一单面可播放一小时)。在美国有句口头禅:“花钱四百五,得开家庭会”。因此该公司就把放象机定为每台450美元,每张电视唱片15至20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已出售了它的第一批样机,并希望从明年起销售20万台。
荷兰菲利普斯公司等则采取第一种战略,即把赌注押在更复杂的系统上:采用激光放象机。其优点是音色很好;缺点是储量小(每个单面只播放半小时),而且放象机昂贵。
在这场争夺战中,决不能忽视日本人。过去,他们虽然不认为电视唱片会很快出现,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在积极发展磁带录象机的同时,加紧研究电视唱片,以免一旦战幕拉开,自己措手不及。现在争夺战已经开始了,日本公司赶紧与菲利普斯等公司接触,签订合同。不久前日本索尼公司已经在纽约展出了样机,而且是激光的、用于专业的高档品。
这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竞争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鹿死谁手,尚难预卜。(附图片)
电视唱片放象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