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五年前贫穷的梧桐六队成为河西走廊引人注目的富裕队 队长刘全国被誉为农村经济学博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7
第1版()
专栏:

五年前贫穷的梧桐六队成为河西走廊引人注目的富裕队
队长刘全国被誉为农村经济学博士
农业迅速发展,工副业发展更快
刘全国领导的梧桐六队富了。
1975年,他刚当队长的那一年,梧桐六队还是甘肃省武威县永昌公社的一个穷队,社员辛辛苦苦劳动一年,除了分到三四百斤粮和一些柴草外,几乎再没有什么了。去年,这个队的总收入达到了118,700元,每人平均分配收入175元,成了河西走廊引人注目的富裕队。
农业迅速发展了,工副业发展得更快。工副业的收入已占总收入的51%(1975年以前不到5%)。他们不仅还清了国家的8,000元贷款,而且还在逐年有所积累的情况下,努力改善了社员的生活:过去社员都是点煤油灯,现在生产队花钱给家家户户拉上了电灯。过去社员做饭都是烧草、烧畜粪,现在生产队出运费给社员拉回了煤,家家户户用上了煤炉子和自来水;老人孩子喝上了新鲜牛奶;社员吃上了生产队廉价供应的副食、蔬菜;五保户得到了优厚的照顾;许多社员搬进了新居;12个打了半辈子光棍的老小伙子相继找上了对象,结了婚。
人心是秤。这些好事一做,刘全国和他所在的生产队的威望越来越高了。甘肃农业大学的教授调查了解了刘全国的全部工作以后赞叹说:“刘全国没有上过大学的经济系,可是他在实践中却摔打成了一位农村的‘经济学博士’。”
不论办什么事都讲求经济效果
投入最少的劳动消耗,(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是刘全国在梧桐六队的致富经。用刘全国的话来解释,就是省工省钱多打粮。
刘全国当队长的第一年,他在一块玉米地里施了36元5角钱的化肥,增产了380斤玉米,每增产一斤玉米,光化肥钱就要9分8厘。刘全国抓住这件事反复向大家说明,搞农业生产一定要注意经济效果。他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但是,当劳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还不能抵偿它的消耗的时候,这种劳动是没有意义的。闭着眼睛这么搞,集体经济就要破产。”
以前,梧桐六队的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养猪都很不景气。这是因为,猪的饲料贵,养猪越多就越赔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全国提出先把本队生产的小麦、黄豆、马铃薯加工成挂面、粉条、豆腐、酱油、醋等副食品出售,然后利用加工后的下脚料——麸皮、粉渣、豆腐渣、酱油糟、醋糟喂猪。1978年到1979年,他们在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和每人分足了500斤口粮以后,先后把18万斤粮食加工成副食品出售。纯盈利3.6万元,用加工的下脚料喂猪,集体养猪头数比以前增加了4倍,每头猪的出肉率增长到150斤,卖猪获纯利二千二百多元。
刘全国还从科学杂志上了解到:草木樨是优等饲草,每百斤草木樨含粗蛋白4.5斤,按猪长一斤肉需要消化0.6斤粗蛋白计算,一亩地的草木樨可喂成一头180斤重的肥猪。弄清这个情况以后,刘全国即在全队推广草木樨喂猪法,使全队的养猪成本又进一步下降。
刘全国的远见卓识还表现在他主张在18亩好地里种树上。一亩好地栽450棵树,栽上树以后,第一年间种蚕豆,第二年间种大葱,第三年间种草木樨。四五年后小树就可以长成椽材。1亩好地每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2,000斤小麦。
无论办什么事,刘全国总是在“省”字上做文章。过去,六队种植草木樨是春种秋翻。这种种植方法每亩草木樨只能割1,000斤草。刘全国通过小区试验,创造了草木樨留茬过冬法。这一改革使草木樨在地里的留存时间由原来的6个月延长到了1年,不仅使草木樨的产草量增加了3倍,而且还逐渐形成了“小麦——草木樨——玉米”的两年三熟制,取得了肥地、改土、高产、低成本的最佳经济效果,使每斤小麦的成本由原来的7分钱降到了4分5厘。群众夸奖说“别看刘全国语不出众,貌不惊人,他可有一套真本事!”
按照社员特长组织专业化生产
刘全国创造的致富经验是靠他的科学管理来实现的。刘全国说,有了好的致富路子,科学管理要紧紧跟上。不然的话,再好的经验也没有用。
近几年,刘全国在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将全队划分了10个作业组,全队105名劳动者开始按照自己的特长,有秩序地进行专业化生产。农业上的“老把式”专门搞农业;有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搞机械维修;饲养上有经验的人喂牛、养猪;心灵手巧的姑娘做挂面。有些生产项目不适合分专业组,他就把任务包给专业户。如卖酿皮(一种传统小吃),就包给被群众称为“酿皮世家”的几户社员;下乡换挂面,就包给有叫卖经验的人。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去看机井;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去干重活。刘全国说:“用人就象马达带机器,用2.5马力能带动的,就不用3.5马力。”
在分配管理上,生产队对专业组实行“独立核算,统一分配”的办法。无论是生产队和专业组之间还是专业组同专业组之间的经济往来,都按照生产队规定的内部价格进行核算。比如猪场购买粉坊的豆腐渣,每斤按九分计价,分别记入猪场的支出和粉坊的收入。熟食组进城销售熟食使用机务组的拖拉机,分别记入机务组的收入和熟食组的支出。各专业组按照纯收入的多少记工。由于种植、饲养、农副产品加工、机修、运输、销售各专业组使用的投资、工具不相同,生产队规定了不同的交钱记工标准,解决了各专业组之间实际存在的苦乐不均问题。除了按纯收入多少记工外,他们还制订了年终奖励制度。凡在生产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都会受到奖励。
在生产管理上,刘全国有一套科学的程序,做到了农林牧副各业内部运转衔接、周密、经济、合理。
刘全国的致富经和他的管理学,在甘肃引起了普遍重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刘全国能做出这样好的成绩?
刘全国10岁上学,16岁小学毕业。在业余时间,他刻苦自学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1961年,刘全国到甘肃省水利学校肄业后,又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实践、锻炼,终于成了一个既有事业心,又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的生产队长。这个事实告诉我们:重视培养、选拔象刘全国这样的优秀人才当生产队长,是当前农村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孟宪俊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