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比利时的两大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0
第7版()
专栏:比利时通讯

比利时的两大难题
本报记者 辛树蕃
比利时的秋天往往给人一种凉爽,甚至略带寒意的感觉。可是,在比利时人度完暑假回来之后,政界、经济界围绕着社会经济问题,展开了一场颇为热闹的大辩论。政治气温有点白热化了。
这场激烈辩论的结果,使得执政还不满5个月的马尔滕斯第三届政府辞职了。事情发生在10月4日。那天中午,记者正在首相府等待参加马尔滕斯开完内阁会议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摄影记者已准备好灯光、器材。可是,到了最后一刻,首相府发言人宣布,首相因下午要向博杜安国王汇报,取消今天的记者招待会。顿时,气氛紧张了起来。坐在记者身旁的比利时政治记者协会主席儒杜奥先生表情严峻地对记者说:“首相临时取消事先的记者招待会去晋见国王是罕见的,一定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果然,马尔滕斯首相在向国王汇报之后,便向国王提出辞职,国王没有立即答复,只是希望他再作“最后的努力”,以避免危机。
经过紧张的3天磋商之后,由于各执政党各持己见,国王终于在7日上午同意了马尔滕斯政府辞职,同时责令他组织新政府。于是去年才组成的天主教社会党、社会党和自由党的六党联合政府宣告结束。
战后35年来,比利时换了25届政府,平均不到1年半就换1届政府,其中有1届政府甚至只有一个星期的寿命,真可谓是“走马灯”式的了。
驻在这里的外国记者们一谈到比利时,便说比利时有两大难题,这是造成政府不断更迭的根源。
一是地区问题,所谓地区问题,也就是在比利时的国土上生活着差不多各占一半的讲法语的瓦隆族和讲佛兰芒语的佛兰芒族的隔阂问题。1963年比利时议会通过法律,在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划一条东西向的语言分界线,地处佛兰芒语区的布鲁塞尔则实行双重语言。1971年又通过3个地区自治的法令,即把比利时这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逐步改为联邦制的国家。但随着两族经济势力的消长变化,矛盾越来越尖锐,曾导致不少届政府倒台。
另一大难题便是经济问题。自1974—1975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比利时经济的回升一直缓慢。今年以来进入了衰退阶段,大批企业倒闭。记者仅在布鲁塞尔街头便看到不少贴有“拍卖”和“出售”标签的大批商店。据《皇家法令汇编》公布的材料,1980年1至8月份倒闭的企业与去年同期比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截至8月底,失业率高达7.8%,居欧洲共同体9国前列,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高纪录,达到了30年代大危机时的水平。据《比利时外贸局月报》统计,今年头4个月的外贸赤字已超过去年外贸赤字的一半。伊朗—伊拉克冲突发生后,石油价格直线上升,无疑更要增加比利时的外贸赤字。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明年社会保险预算也出现了较大的赤字,预计达340亿比利时法郎,内阁会议上关于经济问题的争论便是从这里爆发的。
面对严重的经济形势,各政党提出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政策主张。自由党主张必须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和节约社会福利开支,要求保障企业利润和竞争,减少企业的社会负担以摆脱困境,振兴经济。天主教社会党和社会党则不同意触动社会福利,企业的社会负担也不能减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协调,终于导致了政府的倒台。7日晚,马尔滕斯宣布组织一个包括天主教社会党和社会党在内的四党联合政府的计划。并正与各政党就政府的组成进行紧张的磋商谈判。人们正期待尽快组成新的政府以渡过难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