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情景交融 趣味盎然 ——评风光故事片《庐山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1
第8版()
专栏:影评

情景交融 趣味盎然
——评风光故事片《庐山恋》
章柏青
上海电影制片厂新近摄制的《庐山恋》,是一朵富有新意的花。它通过艺术虚构,描写一个侨居美国的原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到庐山旅游,与我军高级将领耿峰的儿子耿桦巧遇后所经历的一段曲折的恋爱故事。影片以庐山之美,喻祖国之美;以周筠和耿桦纯洁的爱情,以及他们的父母从拚杀了半辈子的仇敌到儿女亲家的变化,抒发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比较自然地表达出在爱国、统一祖国的前提下,欢迎国民党人士回归大陆,为四个现代化共作贡献,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从风格、样式上来看,风光故事影片是国产片中的新片种。这类影片拍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景与情、景与人的关系,否则很可能拍成单纯的旅游影片,或者是导游加故事的一般化影片。《庐山恋》在这方面的处理无疑是成功的。以景衬情,以景写人,情景交融,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影片在抒发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同时展现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周筠和耿桦的恋爱过程都与庐山美好的风景联系了起来。“枕流石相识”这场戏寓意深刻。影片以周筠的幻觉镜头——在耿桦的身影上多次幻化当年朱熹坐在枕流石上手捧古籍攻读的情景,来隐喻勤奋好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这一点也正是周筠对耿桦产生好感终于发展成爱情的基础。“花径晨读”这场戏意境深远:旭日东升,劲松挺拔,朝雾飘拂;“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两个青年人的朗朗书声,我们应看做是他们之间热爱祖国的心声的交流。其它,如御碑亭躲雨、含鄱口观日出、草坪听音乐、聪明泉喝水等戏,不仅趣味盎然,而且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出身、经历各异的青年人在性格上的差别。作为风光片,《庐山恋》对庐山名胜古迹、历史典故的介绍不是孤立的,它在影片中真正起到了推动剧情、刻画人物、烘托主题的良好作用。
影片还善于通过细节描绘,以物传情,创造一种含蓄的意境来隐喻、象征,以引起观众联想,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借一幅庐山写生图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理想、志趣和对祖国四个现代化远景的渴望与追求;借一面小圆镜从破碎到完好的过程,寄寓了两个青年人爱情生活的波折;通过枕流石耿桦闯入周筠镜头、含鄱口耿桦被周筠拉入境头,东林寺耿桦自动靠入镜头,望江亭耿、周两家合欢等四张照片,生动地概括了周筠与耿桦之间爱情的发展。这些构思使影片充满了诗意。
《庐山恋》主要演员的表演真实、细腻。扮演周筠的张瑜,对角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她很好地体现了这位华侨姑娘热情、奔放、调皮的性格和抑制不住的爱国思乡之情。特别是在“痛苦别离”和接到父亲加急电报之后的两场高潮戏中,张瑜准确地把握了角色在感情上的大起大落,以层次分明、含蓄、内在的表演艺术,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庐山恋》尽管还有不足之处,如影片对周筠和耿桦产生爱情的基础及其可信性,揭示得不够充分,某些处理还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但是,作为一部别具一格的风光抒情故事片,创作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应该受到鼓励和赞扬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