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从农村的新变化看落实政策的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2
第2版()
专栏:

从农村的新变化看落实政策的潜力
中共松花江地委副书记 赵荣生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里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从我们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来看,这些变化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种地由民,因地制宜。过去,有的县为了片面追求高产,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计划、逐级报方案,逼着农民多种玉米。玉米虽然是高产作物,但又是个费工作物。结果,让玉米把劳力缠住了,荒源不能开垦,资源不能利用,守着“金山”也不能富。现在,各级领导注意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发挥机械优势,因地制宜地扩大了豆、麦种植面积,腾出了一批劳力,向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使造林、畜牧、养鱼和采集等副业生产蓬勃发展。二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松花江地区是“六山一水三分田”。过去,我们两眼只盯着“三分田”,丢了“一水六分山”。这两年,开始注意调整农业布局,既在“三分田”上创高产,又在“六山一水”上作文章,农林牧副渔都有较快的发展。三是改变“大帮轰”,实行责任制。过去,生产队计酬实行大概工,社员就混、磨、泡。结果,在一些地方,地混荒了,人磨懒了,集体闹空了,社员闹穷了。三中全会以来,陆续推行各种责任制。今年,全区有88%的生产队实行包工到组、分活到人、责任到户、超额奖励的责任制;专业生产实行以产量、产值计酬、定额超产分成奖励和“大包干”。责任制提高了出勤率,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生产质量。四是注意经济实惠,再不种赔本田。过去种田不计成本,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一些所谓“高产单位”,常常是喜人的产量,惊人的开支,愁人的分配,增产不增收,分配不兑现。现在,开始注意经济实惠了。五是打开流通渠道,市场开始活跃。今年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3%,粮、油、禽蛋价格下降。开始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城市,轻工产品销往农村。六是家庭副业丰富多彩。经营项目增多,收入成倍增加。就牧业来讲,个人养猪稳定增长,养黄牛比去年同期增加5倍;养奶牛增加十倍多。社员家庭园田地的种植业,由种粮食变为种经济作物,由以自食为主变为以出售为主的商品生产。
农村里的这些发展变化还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也不平衡,全区还不富裕,社员收入低,负债多,仍是个突出问题。为了把农业经济搞活,使农村尽快富起来,需要继续发挥政策潜力,目前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坚持尊重生产队自主权,保护生产队的经济利益。首先,在制订种植计划,调整农业结构方面,要让生产队当家做主。从今年的实践来看,在落实种植计划上有三种形式比较好:一、只下达粮油、经济作物交售指标,不下达具体种植指标;二、只下达粮豆、经济作物的大指标,不下达具体作物的小指标;三、自下而上地提计划,自上而下地协商落实。这样,生产队能够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其次,发展农业机械化应该由生产队自己做主。生产队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自行决定哪些先化,哪些后化,按作业需要择优购置机型机具,坚持量力而行,摸着“腰包”办事,有多少钱买多少机械,不背债搞机械化。第三,各部门在与生产队经济交往中要坚持自愿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保证经济效果,承担经济责任。
坚持按劳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现在,在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上,最大的障碍是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心理,总是想拉平分配,限制有技术专长的社员冒尖,限制能干的社员多得。从我们调查中看,怕社员多得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克服这种一拉平的倾向,要解决好四个矛盾:一、承认差别与拉平思想的矛盾。按劳分配就是承认差别,有差别才能竞争向上,促进技术发展,促进管理改善。我们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甚至集体空,社员穷,就是吃了平均主义的亏。平均主义不能引导农民走向富裕,只能把我们拉向倒退。二、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实行“包、定、奖”之后,有专长的社员,积极性得到了发挥,生产效果成倍增长,出现了各专业组之间不平衡,包与不包之间不平衡,这是正常的、合理的。不平衡中有潜力,促进生产向深度广度发展。不能向落后看齐,搞消极平衡。三、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干部和社员之间的矛盾。有的地方干部追求分值,限制社员投工、投肥。劳动力无活干,干部按天计工,又有补贴,收入超过社员。也有的地方社员“包定奖”后,收入超过干部。应当是既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要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干部要实行专业岗位责任制,让他们的责任和利益一致起来。四、要处理好先进社员与落后社员的矛盾。农村少数想吃“大锅饭”的人,对按劳分配抵触最大,反调唱得最高,说什么要“平等”呀,不要“两极分化”呀。我们要鼓励先进,改造落后,不能鞭打快牛,迁就落后。一专、二包、三到人,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好经验。它按专业生产需要,分工协作,组织生产,打破了落后的小而全的经营方式,打破了多年来大兵团作战的框框。
放手发展家庭副业。家庭副业是集体经济的补充,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方面。可是,有部分干部怕发展家庭副业妨碍集体生产,影响集体经济。对这个问题,应做具体分析。从我们地区看,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集体生产劳力少,而是劳力被过多地捆在集体生产之中,只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家庭副业完全能健康发展。当前社员家庭副业与集体生产确也有一定矛盾,有的地方出现了不指望生产队这“窝鸡”下蛋的“绝交户”。这些户多数出现在集体经济薄弱、管理混乱、社员收入低的贫困队里。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经济问题,还得用经济办法来解决。要迅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收入,把外流社员吸引回来参加集体生产。集体生产也要采取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如搞好责任制和定工生产,建立资源管理、实物分配等制度。集体经济是发展家庭副业的依托,家庭副业是集体经济的补充,它们同是促使农村尽快富裕的两条腿。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家庭副业就会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辅助和补充。
坚持农商结合,打开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我国农村商品生产不发达,旧社会搞的是自然经济;三大改造之后,我们又统得过多;极左路线又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批所谓“弃农经商”、“庄稼搅买卖”,实际是批了商品生产,堵了商品生产。看来,要把农村经济搞活,农商必须结合,农民要办商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水平上。发展商品经济,要开辟多种商品流通渠道。要有国营商业,又要有人民公社的集体商业,又允许个体商业。今后,要通过四条措施打开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第一,凡是国家要采购的,都和农民订立合同,严格遵守,保持信誉。合同之外产品,要允许社员自销,不能统死、堵死。第二,农村办贸易货栈,成立农民服务部,经销农副产品,本地销不了到外地销。长途贩运是内销外销的问题,不能当资本主义批,划地为牢,自我封锁。有的产品可以集体生产,社员经销;有的可以社员生产,集体经销,扩大农村集市贸易。第三,要走自己加工的道路,把滞销产品变成畅销产品。第四,要组织一批农村经商队伍,把农村商业做为安排农村劳力的一个出路。
总之,解放思想,落实政策,把经济搞活,这是农村工作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业的发展,建设富庶的新农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