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众口成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2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众口成金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众口铄金”。那是说:“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众口可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也可以使是非分明,扶正压邪。对于这后一种情况,我们不妨叫做“众口成金”。
《人民日报》8月17日读者来信版刊登了一位战士的信,说在从林西县到马鞍山的03—27061号公共汽车上,由于司机接连不正当停车,一位小伙子提了点意见,司机即停车威胁,同时和几位“特殊乘客”向小伙子“反击”,直到小伙子“不敢吱声”,车才又向前开动。读了使人气愤。然而也深深地感到遗憾:车上那么多乘客,为什么竟眼睁睁地看着邪压倒了正?
这种路遇不平、众人缄口的事已屡见报端,人们碰见的就更多。这使人想起了50年代的情况。那时不负责任、蛮不讲理、横行不法者很少,而一旦遇到此类事情,只看不管者也很少。而现在大不如前了。这说明:十年动乱给人们在心灵上造成了多么大的危害!
我们正在重整旗鼓,要消灭各种各样的坏事和不良现象。我们的力量在哪里呢?领导、有关部门是重要的;但是,群众舆论的力量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要用我们众人之口批评、教育那些有错误、有毛病乃至有罪恶的人。有位同志说,可怕的不是坏事,而是我们大家的姑息和纵容。事实不正是这样吗?如果那一车乘客都起来支持正义,批评错误,那位司机和乘务员敢于如此嚣张吗?到末了,既害了他们,也害了大家。
可以设想,那位司机和乘务员之所以发展到信中所说的那个样子,以前的乘客也一定有不少纵容姑息的表现。不难推断,这位司机以前一定有某些“无理占得三分利”的“得胜”历史;否则,他也不会那般蔑视公理,恣意妄为。当然,事怕过头,物极必反,那位司机欺人有点太甚,因而得到了报应:终被在报纸上点了出来。但这种情况毕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如能防微杜渐,早防早治不是更好吗?如果大家早批评帮助那位司机,别的且不说,至少,那几十位旅客在当日也不至于每人白白浪费1小时37分钟。
解放军战士王忠延,没有姑息纵容不正之风,向党报反映了情况,他的精神应该受到称赞。作为社会舆论机关的报纸及时刊出,报社编辑也尽到了责任。下一步就应该是杜司机和刘乘务员检查认识自己的错误,汽车公司的各级领导检查自己的工作,以改变类似的现象了。然而,事情还不止此,那一车乘客,除了被攻击的小伙子和这位解放军战士,似乎都有反省的必要。“特殊乘客”需要检查自己不按规定办事,搞不正之风,助司机为虐;旅客则要检查自己姑息纵容不正之风的问题。最后,我们广大读者不也可以得到“遇见不平,应该大胆讲话”的启示吗?
希望报上和现实生活中不再出现“众口铄金”的事情,而大量出现“众口成金”的佳话。
达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