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影上大观看黄山——简评黄山摄影艺术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4
第8版()
专栏:

影上大观看黄山
——简评黄山摄影艺术展览
白榕
黄山之美,与众不同。在154平方公里的有限范围内,集中了无限优美的天然景色。象是造化的鬼斧神工,从第四纪冰川前期就着意安排,调遣了那么多奇峰怪石、深沟大壑、云海飞瀑、幽卉佳木,使之各得其所,而且万载千年,变幻无穷,被人称为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册”。
是凡黄山游客,不论其来自世界的何方,在亲近了这个人间仙境之后,几乎无人不萌生强烈的愿望:将那难得的水墨丹青摄下来,以便“移家岁岁看”。这,就得感谢我们的摄影艺术家了。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不倦对黄山美的探求,由于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满足了人民群众这种艺术欣赏的要求。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分会联合举办的《黄山摄影艺术展览》,便是这样一个黄山美的“集锦”,一次“胜似画图好看”的“影上大观”。这次展出的150幅作品,是从安徽省50余位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的近作中,精选出来的。
展出中的许多作品,都是摄影工作者们不避艰险,不辞劳苦,穿云海,登峭壁,探幽径,临危壑,长期深入黄山拍摄下的珍贵镜头。这是一个以便观赏者饱餐黄山秀色,对黄山引起绵绵情思的比较成功的展览。例如卢施福的《东海皓月》是受人注目的。这位老摄影家一生热爱黄山,他数十次登山,可谓黄山的“老相知”。他从30年代初就开始一往情深地努力发掘,传播黄山的美景,是黄山最早的摄影导游者之一。老摄影家以他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捕捉那瞬息万变的黄山奇景。这幅作品就是作者利用云海铺絮的有利时机,造成了波飞浪涌,皓月当空的诗一般的境界。中年摄影家袁廉民的《云涌玉屏楼》和《蒸蒸日上》,也是两幅具有特色的好作品。作者摈弃传统的因袭陈旧的表现手法,以饱满的激情、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精到的摄影技巧,从无言静止的山光云趣中,创造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千世界”。并且富有一定的时代感,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启示。《云涌玉屏楼》1979年在人民画报发表后,曾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赞扬。
此外,陈谋荃的《霞光万丈》、朱云风的《卧龙松》、乐金林的《奇峰耸天》、厉福昆的《骄阳恋秋》、姜炎的《九龙卧云》等,也都各有千秋。
黄山,通过摄影家们的作品,正在向国内外的游客们招手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