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甘蔗专家周可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6
第4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聪明和才智的人

甘蔗专家周可涌
“甘蔗育苗移栽”新技术,今年已在全国一些蔗区推广。这种新技术,在福建省仙游县试验结果,比同等条件下直接套种的甘蔗,增产一至二成。这是我国著名甘蔗专家、福建农学院副院长周可涌教授和他的助手,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和探索总结出来的。
今年69岁的周可涌教授,从事甘蔗栽培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从1955年起,他奔赴仙游县蔗区建立甘蔗基点,开展甘蔗研究工作。
他已先后试验和总结出甘蔗的下种、保苗、选种、治虫和宿根甘蔗栽培原理等二十多项生产经验,并写出大量的学术论文,编写了《甘蔗栽培学》、《中国甘蔗栽培》等书,为我国甘蔗生产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为了研究生物防治蔗螟,周可涌曾风雨无阻地昼夜蹲在蔗园,仔细观察蔗螟的活动规律。当地一位农民画家,见此非常感动,挥笔作了一幅“餐风宿露测报忙”的画,以示对专家的钦佩。为了培育甘蔗新品种,周可涌教授和他的助手,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从数万株实生苗中,评选出好几个甘蔗新品种。其中仙游74/91和仙游73/35两个新品种,具有耐旱、抗风、产量高的特点,在试验区与当地品种对比,分别增产40%和25%。
周可涌教授在甘蔗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善于深入蔗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蔗农丰富的生产经验。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足迹遍及福建省内外许多蔗区。每当听到一项栽培甘蔗的好经验,他都要前去求教。著名的“甘蔗三角密植法”,就是周教授和蔗农一起研究出来的。一次,他来到仙游蔗区,发现一片甘蔗长得特别好。他进入蔗园观察,原来这里是采用直线播种。这比穴播株距密,但是这个办法使蔗苗挤在一起,蔗茎长得粗细不匀,有效茎数不多,土地利用率还不高。怎样使它更加完善呢?他在田间和蔗农一道反复研究,提出改为三角密植,终于创造了亩产甘蔗二万四千多斤的高产纪录。今年5月,他还不顾年迈体弱,翻山越岭,再次来到闽北山区松溪县考察世界罕见的“百年蔗”,探索我国蔗种的种性、遗传、生理、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特征特性。
周可涌教授每试验成功一项新技术,总结一项生产经验,都在仙游县首先推广。这使仙游县甘蔗生产连年获得高产。周可涌成了仙游县和福建省甘蔗生产的好“顾问”。目前,周可涌教授正集中精力,指导福建省在仙游县建立的大面积高产稳产综合试验研究基地。
本报记者 蔡清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