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有步骤地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广汉县农村经济更活了,开始向农工商综合经济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7
第2版()
专栏:

有步骤地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广汉县农村经济更活了,开始向农工商综合经济迈进
四川省广汉县按照三中全会精神,逐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全县农业生产形势很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大宗经济作物和主要多种经营产品,产量和产值都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社队企业产值和利润也有很大增长,不少企业单位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此外,县属工业品、商品销售额、各项税收和财政总收入,也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农村经济活起来了,开始向农工商综合经济迈进。
1979年8月,广汉县在向阳公社调查试点的基础上,发动干部、群众,有步骤地对全县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一、社队集股投资联合办企业,把公社“官办”企业改为“民办”。过去农村办企业,权力集中在公社,办好办坏与生产队和社员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也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广汉县采取由生产队集股投资、年终按股分红的办法,把全县21个公社的社办企业,全部改为社队联合的“民办”企业。联办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入股单位选派代表组成的股东代表大会,由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联合企业管理委员会,再由管委会聘请企业正副经理、厂长和管理人员,由他们负责执行股东代表大会和管委会的各项决议。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以政代企的状况,使企业成为联合的经济组织,生产队和社员成了企业的主人,他们对企业的兴衰、管理人员的选择十分关心。企业体制改革最早的向阳公社,在改革前,每月仅盈利一、二万元;改革以后,每月盈利猛增,全年盈利比上年增长1.2倍。今年1至8月,全社已获利润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多。
二、兴办公社商业公司,把农村商业同发展社队生产更直接地联系起来。经省委批准,全县在去冬各公社建立社队企业供销经理部的基础上,相继办起了公社商业公司。即把公社供销社改为公社的商业机构,同供销经理部联合起来,由公社统一领导,实行两个牌子,一套机构。供销社在性质、产权、任务和供销渠道不变,人员、工资福利不变的原则下,所得利润除交纳所得税外,约半数左右能返还生产队,使农民从农村商业中得到较大实惠。
三、扩大生产队自主权,发扬生产民主。今年县上对社队下达生产计划,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统得太多太死的作法,只把粮食、油菜籽的总产量和多种经营总收入,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并允许粮、油产量互抵。同时,进一步搞好“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责任制。这样,生产队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各社队有了自主权,可以扬长避短,因地种植。今年他们适当减少麦田,扩大油菜面积,全县夏季作物获丰收。其中油菜籽比去年增产近1,200万斤,增长四成以上。社员增收约350万元。又通过与外省议价交换,以油换粮,总计增收粮食一千七百多万斤。
本报记者 曹光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