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阅读
  • 0回复

提拔中青年干部的潜力令人鼓舞 翟新华成为科学管理企业的行家 这个31岁的国营建丰农场场长勤学实干,改革经济管理制度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8
第1版()
专栏:

提拔中青年干部的潜力令人鼓舞
翟新华成为科学管理企业的行家
这个31岁的国营建丰农场场长勤学实干,改革经济管理制度成效显著
新华社编者按:看了关于翟新华事迹的报道,令人十分兴奋,很受鼓舞,值得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看来,提拔中青年干部,潜力不小。象翟新华这样的“新星”,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都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希望。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他们,鼓励他们,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使他们作出更大的成就。
殷切希望各条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青年同志们,能象翟新华那样,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积极进取,争先恐后地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各行各业的专门家和有用之才,去开创一个群星灿烂的新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建丰农场场长翟新华,今年31岁,是1969年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1975年,他所在的团改为国营建丰农场,他被提为副场长,1978年担任场长。五年来,翟新华一面实干,一面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干部。
大胆探索 勇于改革
翟新华担任农场领导后,在党委的支持下注意抓生产管理,领导全场职工艰苦奋斗,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78年,建丰农场在河套地区的十几个农场中第一批实现了粮食自给。
翟新华从1979年开始,着重探索改革经济管理制度。为了弄清楚生产、计划、财务、供销等领域的学问,他学习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国外一些企业搞好经营管理的经验。他在学习的同时,分析了造成农场多年亏损的各种因素,整理了大量数据,并吸收本场懂得经营管理的各方面的人才,组成扭亏增盈领导小组,作为“智囊团”。去年年底,经过同全场各方面反复酝酿讨论,制订出一个以扭亏增盈为中心的“三定一奖”(定收入、定支出、定盈亏,减亏增盈奖励)责任制。它的具体做法是:农场对30个分场一级和直属单位实行“三定一奖”,各分场也对各个班组、还有畜群、以及一部分户、个人,实行“三定一奖”,并按农业、工副业、学校医院和机关等不同单位,以及盈利和亏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奖励比例。这样就把全场每一项经济活动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同这种责任制相适应,农场还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把工资分为20%的产量工资和80%的作业工资;作业工资又分为工分工资和级差工资,以便把个人之间、班组之间和分场之间的差别体现出来。这种责任制在短短的半年中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与去年同期比较,今年上半年全场总收入增长了52%,总支出减少了26%,亏损降低60%。
见才眼开 爱才如命
翟新华认为,要办好一个企业,必须有大量的各种人才。因此,他十分重视发现和使用人才。有人说他是求才心切,见才眼开,爱才如命。有一个会计叫张国政,精通财务,在全场数一数二,但曾因经济问题被判过半年刑,一直不被重用。翟新华到场部工作后,主张大胆使用张国政,并在制订全场奖惩条例时,多次请他当参谋。有人反对这样做,翟新华对他们说,我想使用他,对我们好处大。有些人要强调他的德,也要重用他的才。他有一分热就让他发一分光。总之,要把一切有一技之长的人都用起来,让他们为“四化”建设服务。
去年年底,翟新华读了一篇介绍外国管理企业经验的文章,很受启发。他想,建丰农场要扭亏增盈,要向农工商联合企业的方向发展,也必须及时地了解市场情况,才能迅速而合理地购进本场需要的物资,并把本场的产品以及剩余的劳动力、运力等投到市场上去,把买卖做活。而这就需要有几个“买卖人”,有几个“商人”。因此他把过去干过采购员、熟悉市场情况的张国成调任供销科的负责人,同时也把张国政调到供销科,作为负责人之一,加强了供销环节。半年来,他们积极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买卖已经开始做活,大大增加了农场的收入。
一丝不苟 一视同仁
翟新华有个特点,干工作有布置必有检查,而且检查得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在建丰农场,各项主要农活都在翟新华的主持下规定了具体的质量标准,如锄地,要求拉通、靠到、不埋苗、不伤苗、锄净草;麦收,每平方米内落穗不得超过三穗;施化肥,要深施埋好,不准“天女散花”等。一项农活完成后,场里要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要立即返工,决不迁就。他总结工作、讲话,总是到事、到人,指名道姓,不论表扬还是批评,是哪个单位就讲哪个单位,是哪个人就讲哪个人,决不含糊其辞。他要求科室、分场汇报工作时也不要说空话,要情况具体,数据准确,一是一,二是二。翟新华常说:“我们是在办企业,办企业是搞科学,而科学必须严格。”
他的另一个特点是处事果断。他说,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不断变化的情况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和判断,及时作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果断”是必要的,不能什么事都“研究研究”。他说,我们办事效率低,就是因为许多人怕负责任,谋而不断,甚至不谋不断,等研究好了,时机也失掉了,损失也造成了。当然断也要断得准,断得正确,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常常断错,那就证明他不具备管理者的条件,就应当干脆下台。
再是他办事公正,一视同仁。常有些职工找他解决个人问题,凡需要解决的同类问题,不但来找的人得到了解决,没来找的人也同时得到解决。凡需要批评的事,同他个人关系再好的人也逃脱不了。
对于翟新华的这种雷厉风行作风,少数干部感到有点吃不消,但大多数人说:在翟新华手下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很痛快!
勤奋好学 积极进取
翟新华说,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企业管理者是一种从事科学活动的职业,他作出的决定和发出的指令,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特别警惕自己的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不调查研究,可以随意发号施令的。
一个企业管理者要具备些什么知识呢?翟新华认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实际上是一个“杂家”,他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除了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外,首先必须在经济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要通晓经济规律。他说,我作为一个农场场长,还必须懂得农、林、牧、副、渔、机等各业的生产知识,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计划、劳资、财务、供销等,也必须弄懂。此外还要懂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而逻辑学和文学又可以提高你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个管理者说起话来概念不清、语无伦次是不行的,没有点鼓动性也不行。
几年来,翟新华在没有专门学习机会的情况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勤奋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1978年冬闲时,他把工作交给了副场长,把自己关在家里学习《资本论》。有人反对这种作法,他说,我今年30岁,还要工作30年,如果不学习,十年后就要被淘汰。今年以来,他又结合本场情况研究了十多个专题,包括生产、财务、劳动工资计划指标的制定,场部管理费的定额管理,以及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成本、各类消耗定额、各类补助、各种税收、基本建设投资、决算等。每一个专题的研究有了结果,他都写出了书面材料,并附有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几年来,他还坚持学习英语。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调翟新华到区党委办公厅作研究员。他说,这个工作可以使我有机会调查研究,开阔我的视野,过一定时间,我还要回到企业中去。
新华社记者 于德 方小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