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古尔邦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8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古尔邦节
10月20日,是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在我国,与伊斯兰教密切关联的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塔吉克、塔塔尔、保安和乌孜别克等十个民族,都把它当作自己的民族节日,并以各种方式热烈庆祝。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亦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或“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顾名思义,就不难想象其具有献祭宰牲的特色。至于它的起源,相传北部阿拉伯人的始祖易卜拉欣受安拉(伊斯兰教崇奉的真主)的启示,要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以表示对安拉的虔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而举起刀子的一瞬间,安拉派遣特使牵着一只羊匆匆赶到现场,命令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就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伊斯兰教产生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继承这种礼仪,把古尔邦节定为宗教节日之一。凡经济能力达得到的穆斯林,都要在节日里宰羊、杀驼或屠牛,分发贫民,接待宾客,馈赠亲友。
现在,居住在世界各国的穆斯林,都按照各自的传统习惯,欢度古尔邦节。在我国城乡,有关的各兄弟民族人民,过节方式丰富多彩,互有异同。穆斯林们清早就沐浴馨香,衣冠严整,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毕,有的人家单独宰羊,有的几户凑集合宰牛、驼。更多的人则是访亲问友,馈赠油香,相互贺节;也有的游坟扫墓,诵经祈祷,缅怀先人;在新疆地区,各族人民身着艳丽服装、载歌载舞的欢腾景象,更独具特色。
林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