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闽粤两省侨联采取多种形式创办集体企业 广开就业门路 积极安置侨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8
第2版()
专栏:

闽粤两省侨联采取多种形式创办集体企业
广开就业门路 积极安置侨眷
本报讯 福建、广东两省各级侨联组织今年以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了一批集体企业,积极安排待业青年就业,做出了一定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由侨联兴办的来料加工、装配或为出口加工的集体生产单位现有30多个,集体所有制的华侨服务社19个,共安排了待业青年2,7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归侨、侨眷。
福建省的晋江、莆田、龙溪三个地区和厦门市各级侨联自办的来料加工、装配业务,主要有服装、针织、机织毛衣、珠绣女衣、电子、宝石、麻袋以及手表修理、广告业务等。泉州市侨属针织厂,在半年内就完成加工针织毛衣23,000多件,赚了20多万元港币。该厂安排了640多名待业人员,80%是归侨、侨眷,每个职工平均月收入40余元。为了方便回乡探亲旅行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晋江、南安两县侨联和部分公社(镇)的侨联分会开办了华侨服务社和汽车出租业务。晋江县侨联华侨服务社仅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营业额即达12,000多元,净获利4,000余元。
福建省各级侨联还通过对外接待活动,做了大量的“穿针引线”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为各部门介绍洽谈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和合资经营项目250多个。其中仅福州市和晋江地区引进的22个项目,就可安排劳动力2,000余人。
广东省各级侨联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举办了各种集体企业。到6月底,仅佛山地区同华侨、港澳客商签订的加工装配合同就达1,247项,净收入加工费857万美元,安排劳动就业24,546人。
佛山地区还发挥侨汇收入多的优势,办起了各种由华侨和港澳同胞眷属集资的企业。据开平县统计,今年以来全县由华侨、港澳同胞眷属集资兴办的各类企业有17个,筹集资金68万人民币,安排了1,100多人就业。塘口公社根据本社华侨、港澳同胞眷属中女青年多、家家户户有缝纫机的特点,集资办起三家服装加工厂,解决了280人就业。该县的三埠镇最近又筹集60万元资金,用以兴办集体企业,进一步开拓就业门路。这种把集资与就业结合起来的形式,很受华侨、港澳同胞眷属的欢迎。
目前,闽粤两省的侨务部门正积极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使侨联自办和侨眷集资办的企业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四化建设做更多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