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行家当场长 后进变先进 建瓯县良种场领导人员具有农业专门知识,种田讲科学,生产形势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18
第3版()
专栏:

行家当场长 后进变先进
建瓯县良种场领导人员具有农业专门知识,种田讲科学,生产形势好
据新华社福州10月16日电 福建省建瓯县良种场选拔了3名农校、农业中学毕业生当场长、副场长以后,使全场科学种田水平提高,“老后进”成了全国先进单位。
建瓯县良种场1972年以前,由于没有内行当领导,种田不讲科学,年年亏损。1973年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先后选拔了3名具有农业专门知识的年青人当场长,就是目前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场长、技术员陈琦南,党委委员、副场长叶楷婢和党委委员、副场长、技术员杨家满。他们充分运用学得的农业知识,带头搞农业科研和科学种田。陈琦南搞水稻良种的繁育和水稻栽培,叶楷婢搞林牧渔多种经营的良种繁育和科学种养,杨家满搞农业机械,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近7年这个场年年盈利,去年受到国务院嘉奖,今年的生产形势更是喜人。
地处闽北山区的建瓯县,气温较低,每年晚稻都要受到秋寒的严重危害,经常有一、二万亩减产或绝收。陈琦南带领三结合小组采用“单株选”的方法,将十多种优良水稻品种在试验田里进行单株繁殖对比试验,最后从变异单株中选育出“691—8号”新品种。它比其他良种穗大、颗粒饱满,抗病力强,抗倒伏,尤其是后期成熟快,能避过秋寒,高产稳产。去年他们栽插80亩,平均一季亩产一千一百多斤。近几年来为社队提供这种良种三十多万斤。大面积栽插这个品种,一般一季亩产都在900斤以上,受到社队的欢迎。这个山区县,雨水多的年景一般都不增产,旱年反而大增产。什么原因?陈琦南深入调查研究,细心观察,发现这里大多是烂泥田。这种田如果长期灌深水,土壤不通气,氧气太少,稻苗生长差,时常发生坐苗,甚至烂根。于是,他首先在场里进行烤田对比试验,他在两年两次对比试验中看到,烤田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因为这种烂泥田,实行科学烤田,利于土壤松散、透气,稻苗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可以避免坐苗、烂根。近几年来,县委每年都要来良种场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他科学烤田的经验。他任副场长以来,先后创造出适合当地条件的“单株选”提纯复壮法、繁育水稻新品种、科学用水、施肥、烤田、防“三寒”、三熟三高产等十项科研和科学种田新成果,被县、地区、省推广。
为了育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柑桔苗,副场长叶楷婢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柑桔嫁接技术。每年春天嫁接季节,他白天在柑桔园里帮老师傅绑扎接穗,晚上回到家中苦练嫁接技术。练劈接穗、劈砧木,力求每一刀都正好劈到形成层,以利于接头吻合。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和练习,他终于纯熟地掌握了刀法和嫁接技术。近几年来,他用这种嫁接技术培育出适应当地栽培的芝良一号、芝良三号、芝良四号优良柑桔品种,每年向社队提供10万株苗,今年育出20万株,满足了全县一万一千多亩柑桔苗的需要。他还带出28名嫁接手。叶楷婢在培育柑桔苗的同时,还努力进行柑桔高产栽培。他从当地土壤、气候和柑桔品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科学用肥,精心管理,1978年他栽培管理的46.8亩柑桔,平均亩产高达七千四百多斤,荣获中共福建省委、省革委会柑桔丰产科技成果奖。去年他带领专业组管理的17亩芦柑,平均亩产八千八百多斤。培育的46.8亩温州蜜柑,平均亩产10,256斤,其中16亩平均亩产1.3万斤,产量最高的2.3亩,平均亩产高达16,300斤。今年这些柑桔的长势同样喜人,丰收在望。
领导人员把自己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又教给群众。场里办起了职工业余夜校,几位副场长亲自给职工上课,讲授各种专门知识、技术。同时还常常在场里召开各种现场会,总结推广各种科研成果和科学种田的经验,也组织职工到科学种田的先进地区和单位参观学习。在领导人员的领导和带动下,全场职工搞科研和科学种田蔚然成风。各个专业队、专业组、专业场、专业工,全面实行科学育种,科学种稻,科学栽桔,科学养鱼、养猪、养奶牛,生产迅速发展,职工生活显著改善。去年每个职工的平均收入由7年前的312元增加到717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