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联合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0
第3版()
专栏:

重庆钟表 工业公司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联合经营
原来产品没销路的,现在不愁销路了;原来生产任务吃不饱的,现在能吃饱了;原来长期亏损的,现在不亏损了
据新华社成都电 新华社记者张学愚、楼葆蘅、李书忠报道:重庆市钟表工业公司和14个工厂、企业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联合经营,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运用联合起来的力量,提前57天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生产计划过半。和去年同期比较,手表产量增长62%,闹钟产量增长20.87%,总产值增长近60%。产品质量提高,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降低,积累(包括上交工商税、所得税、固定资产占用税和企业留成)大幅度增长。
参加联合经营的各个工厂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原来产品没有销路的,现在不愁销路了;原来生产任务吃不饱的,现在能吃饱了;原来原材料没有保证的,现在有保证了;原来长期亏损的,现在不亏损了;原来发不起工资,职工多年来未享受到劳保待遇的,现在不仅按月发了工资和劳动保护用品,而且开始领到了奖金。
参加联合经营的各企业的职工,看到生产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无不叫好。他们高兴地说:一家办不起来的事情,就应该联合起来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把各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发展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这是一条多快好省发展生产的必由之路。
重庆市钟表工业公司的前身是重庆钟表厂。它建于1966年,开始只能生产闹钟。1970年工厂开始扩建,准备大批量地生产手表。到1979年,国家先后投资二千六百多万元,用了14年的时间,年产手表28万只,闹钟70万只。
这个发展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他们想进一步发展生产,可是受到旧的管理体制和旧的生产方式的束缚,有劲使不上,连达到年产30万只手表的设计能力也困难重重。
继去年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之后,今年年初,重庆市钟表工业公司又被确定为“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试点单位之一。因此,它运用试点规定所给予的权力,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与14家县、区、社、街道工厂和国营工厂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组成了联合经营的钟表工业公司。他们根据各工厂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的不同,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联合的形式:
一是双方投资合办,按股分红。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对公司迅速发展钟表生产有重要作用,而对方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无法单独形成生产能力的企业。
二是协作配套,等价交换。即双方固定长期协作关系,每年公司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与这些工厂签订合同,原料由公司按价调拨,产品由公司按价收购,多余的可以自由处理。
三是定点加工,由公司提供设备、原材料或零件,对方按公司要求加工,然后由公司按质付给加工费。
以上三种联合经营都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原来的隶属关系和分配政策不变,公司所得利润按不同的联营方式采取不同的分配办法,互惠互利,大家都满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