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绿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1
第3版()
专栏:

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绿灯
本报评论员
中年科学家顾之玉在原单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主动请求调离北京,到安徽工作;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了解了顾之玉的处境,积极支持他调动,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了绿灯。这件事很有意义。
目前,有相当一些单位的为数不少的科技人员希望调动工作,变换环境,一般得不到本单位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往往被指责为“不安心工作”、“闹个人主义”,有的甚至因此受到打击、压制。这种禁锢人才的现象,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格格不入的。
一些单位的科技人员请求调动工作的原因,或者是用非所学;或者是原单位人浮于事,工作任务不饱满;也有的是象顾之玉那样,在政治上和工作上长期受到压制。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要求调动工作的理由都是正当的,都是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表现,不能斥之为“闹个人主义”。如果强制他们,勉为其难,是要耽误人才、耽误事业的。
在一些单位的科技人员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家一条虫,出去一条龙”。它尖锐地反映了某些单位积压、浪费人才的严重现象。据了解,这些单位多是老所、大所、名牌所,可谓人才济济。一般说来,人才集中是好事,但有时由于人才过于密集,各人的才能反而施展不开。就好比多少匹马挤在一条跑道上,只见马头攒动,不见群马奔腾。而另一方面,有许多单位因人才缺乏,工作又铺不开。这种人才分布的不合理现象,说明了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多么必要。
但是,一提到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绿灯,某些领导和搞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就忧心忡忡。有的害怕别人来“挖墙脚”,有的担心放走一个会影响一大片,于是,有的单位就下戒严令,封锁路口。这种“单位所有制”、“部门所有制”的做法对广开才路、人尽其才,是十分不利的。消极地堵截不如积极地疏导。害怕别人“挖墙脚”,还不如反躬自问,检查一下本单位是不是确实有人才受压制或被积压、浪费的现象。如果有,赶快采取措施改变它。采取的措施中,就应当包括向缺乏人才的单位主动输送干部。
还有的同志担心:一开绿灯,人才就会从边远地区倒流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我们提倡的是人才的合理流动。所谓合理,就是既有利于人才的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不符合这个原则的不合理的倒流现象则要努力避免。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科技人员是有事业心、有觉悟的,正象顾之玉和表示愿意跟他走的四十多位同志那样。另一方面,为了提倡和鼓励科技人员到科技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工作,我们的某些政策也应当作必要的调整,一些具体措施也要赶快跟上。例如:对于科技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来说,尽可能建立必要的科研装备和完善情报图书系统,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物质待遇,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很清楚,哪里的政策对头,那里就能吸引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