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中年科学家顾之玉主动请调离京 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四十多人也表示愿意调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1
第3版()
专栏:

中年科学家顾之玉主动请调离京
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四十多人也表示愿意调离
本报讯 新闻研究生罗荣兴报道:家在北京的副研究员顾之玉,主动要求调到外地工作,已于9月15日到中国科学院安徽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报到。这件事,在他原来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有四十多名科技人员表示愿跟顾之玉到安徽工作。
顾之玉今年44岁,从事科研工作已经24年。50年代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就曾取得一项发明专利。1965年由他负责研制成功的“太阳灯”,是当时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1978年,他又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泵浦准分子激光器。
“文化大革命”中,顾之玉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残酷迫害,受到错误处分。粉碎“四人帮”以后,电子所的几位老科学家、一些领导和许多群众纷纷为顾之玉鸣不平,但由于某些人作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直到这次调动前,在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志多次催促下,电子所才给他平反。但他负责的课题组仍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器材、经费,工作很难开展。
几天前,我们见到出差来北京的顾之玉同志时,他谈到了电子所和安徽光机所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两个所都有一千多人。电子所是老所,科研人员占一半,助理研究员有395人,副研究员以上有29人,可以说是人才密集的地方,但经费和设备都有限,许多人有劲使不出来。安徽光机所是60年代建立的,科研人员只占三分之一,助理研究员139人,副研究员以上的包括他自己在内才8人,拥有机械和光学加工设备二百四十多台,可以说是设备密集的地方。这促使顾之玉下了请求调动工作的决心。
他的调动请求,很快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领导的热情支持。8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下了调令。在电子所,顾之玉是一个课题组组长,去安徽后被任命为安徽光机所副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