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虚”“实”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1
第8版()
专栏:

“虚”“实”之间
戴于吾
两座比邻的宿舍。一座宿舍内灯光适度、人走灯灭,用电一直较为节省;另一座则大不相同,不仅居住各户灯火交相辉映,公共用灯彻夜长明,而且最近又竞相使用各种新式电器设备……。为什么两座宿舍用电状况如此之不同呢?原来,一座宿舍是由每户依据用电度数付款,另一座则是象征性地向各户收费少许,其余大部分由所在单位补助交纳。管理办法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工作,不赞成什么事都依靠行政命令,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实践证明,思想工作并非万能。拿上面举的例子来说,如果不规定“谁用多少电,就缴多少费”这么一条具体措施,那末,尽管把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再三再四地加以宣传,尽管把节约用电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也与事无补,碰到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人,简直就是“你说你的,他干他的”。所以,既要发号召,又要“措施跟上”,既要务“虚”,又要落“实”,这才能解决问题。
务“虚”必须和落“实”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着普遍意义的命题。例如最近常见报纸呼吁各级领导人都来做识“千里马”的“伯乐”,为四化爱惜人才,挖掘人才。这些文章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是,善用人才问题,是一件关系四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仅仅停留在呼吁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有些领导人硬是不愿当“伯乐”,你拿他怎么办?或者,不仅不当伯乐,还要当压制千里马、打击千里马的霸王,你又能拿他怎么办?为此,发号召是必要的,针对目前某些干部被本单位借口工作需要而扣住不放,因而不能人尽其才的情况,可以深入地论述一下:一个干部由于调换工作单位而使其从“用非所长”变为“扬其所长”,这样是否更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些?但在发号召的同时,十分重要的一条是“措施跟上”:着手研究制订一套专业单位公开招聘、业务人员志愿应试、允许干部在一定范围内调转的切实办法。这样,人才积压浪费的现象才能逐步得到克服。
总之,“虚”是“实”的指导思想;“实”则是“虚”的具体体现。必须以“虚”带“实”,“虚”“实”结合,才能卓有成效。这对于开发一切智力资源,对于杜绝一切财物浪费,乃至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反对封建特权思想、端正会风、改革体制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既要大造舆论,大讲形势,又要落到实处。不然的话,很可能说了好久,实际上还在原地踏步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