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忘我的人——记共产党员梁匡民烈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2
第3版()
专栏:

忘我的人
——记共产党员梁匡民烈士
广东省湛江地区外贸局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水产股长梁匡民同志,在今年第七号强台风来袭时,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英勇献身。
梁匡民于1960年调到湛江地区外贸局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担任水产股股长。从1961年起,每次广交会,他都作为交易员参加对外成交活动,还担任过水海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谈”,结识了很多外商。有些外商,向梁匡民送礼,都被他一一谢绝。
水产股每年收购的水海产品,常有些残次品按内销低价处理。但他总是按照规定,把这些残次商品批给饭店、酒家或集体单位的食堂,自己从不占这些便宜。梁匡民对亲戚朋友也不讲私情。今年春,他的侄子结婚,要梁匡民供应一些鱿鱼、大虾。梁匡民生气地说:“你以为公司是我们家开的吗?你想要鱿鱼、大虾?半两也办不到!”
对于梁匡民这种行为,有人敬佩,也有人议论:“有权不用,真是傻瓜。”梁匡民坚定地回答说:“己不正就不能正人。要刹住以权谋私的歪风,就要从自己做起!”
有一次,外省一位同志来湛江,提出要200斤一级的海蜇皮当药用。领导同志已同意,但梁匡民给卡住了。他说,一级品要出口,只能给次品。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收回了原来的批条。
今年初,某县有一位同志来到梁匡民的宿舍,想向他要一些渔需品。这位同志说:“我知道你在这里住就好啦”,“你家里的摆设太简单啦”,暗示要给他送礼。梁匡民看出了他的来意,便说:“有事到办公室谈,一切按制度办,想用送礼来和我交换渔需品,党纪国法都不容呀!”这一针见血的话,把来客说得满脸通红。
今年6月27日,气象台发布了五号台风来袭的警报。预报的风力是七至八级。这天下午,已经收购到一千三百多斤活海鲜的“中食26号”收购船的船员们,看到风力不大,便离开避风场所,把船驶回到霞山海滨的长桥码头,打算上岸买菜、加水。梁匡民听到这个消息,连声说,怎么这样冒险!快快叫他们驶到避风港去!说完,自己便蹬着单车,赶到长桥码头。只见海面上巨浪滔滔,连一只船的影子也没有。老梁几次跑遍海滨,都没打听到“中食26号”的下落。第二天,他冒着六、七级大风,请求一位老船长开船载他出海去寻找,终于找到了“中食26号”。船上的职工们,一个个顿时热泪夺眶而出。
今年7月21日,气象台发布了第七号强台风来袭的警报。次日一清早,梁匡民就到所属单位布置、落实防风措施。忙了一个上午,刚回到食品进出口支公司,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了:“海上仓库”——浮排的两只铁锚被人偷去一只,浮排可能经不起冲击,给台风刮走。听到这个消息,梁匡民的心急得油煎火燎似的。他带着几位干部立即来到长桥码头。他们看到,浮排正在海面颠簸,很不安全,最好把它拉上岸。可是,这12米长、8米宽、几千斤重的浮排怎样才能拉上岸呢?梁匡民苦苦思索着。回到公司,他和一些同志研究这个问题。有的说,拉不上来算啦,二、三千元的浮排,就让它听天由命吧!老梁却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轻视这两三千元的东西,这个“海上仓库”一次就可以保养几千斤活海鲜,多赚很多外汇,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后来,有人想出一个主意,用吊车把浮排提上岸。
他们到处找吊车,一直到下午三时许才找到。老梁随即带着五名职工赶到现场。这时,狂风夹着大雨,刮得人都站不住。一排排小山似的浪头,呼啸着直往码头扑来。浮排在风浪的冲击下剧烈簸荡着。吊车只能停放在离浮排很远的大道上,根本无法操作。看到这情景,有人又想打退堂鼓。老梁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抢救它!吊车司机说,吊浮排,只有先把浮排拉近吊车才行。老梁说,那就干吧!
于是,大家不顾风吹雨打,紧紧地攥住缆绳,沿着码头奋力把浮排往前拉。风越来越大,凶猛的浪头,劈头盖脸地直压过来,打得大家睁不开眼,喘不过气。然而,在老梁的带动下,谁也顾不上抹一把脸上的海水,只是一个劲地往前拉。浮排在风浪中艰难地向岸边挪动着。就在这即将胜利的时刻,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三、四米高的浪头拥着浮排,突然“轰”的一声撞到了码头的边沿,瞬即又带着浮排撤下去。随着浮排的起伏,缆绳猛然绷紧,竟把站在最前面的老梁刮进了骇浪汹涌的大海,压在浮排底下……。直到第二天中午,风平、雨停、潮水退了以后,人们才在老梁遇难地点附近的海底,找到他的遗体。
噩耗传到老梁生前所在单位,许多人忍不住失声恸哭。大家为失去一位好同志而悲伤,为党、为人民失去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而惋惜。最近,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蓝爰宽 李观湖 何 新 杨子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