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 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黑龙江因地制宜调整农业机械化布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3
第1版()
专栏:

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 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黑龙江因地制宜调整农业机械化布局
本报讯 记者景博报道:今年以来,黑龙江省从当地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地多人少的特点出发,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农业机械化布局,加快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
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有较好的基础,大中型拖拉机和农机具的保有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一位。114个大型国营农牧场已经实现了田间耕作和非田间作业机械化。农村人民公社的翻地、播种、中耕和场上作业已有50%左右实现机械化,粮米加工等非田间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生产发展,正使“北大荒”逐步变成祖国的“北大仓”。机械化还腾出大批劳动力,从事林牧副渔工等多种经营,开始改变单一经营粮食生产的局面。但是,从发展生产的需要来看,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还较慢,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6亩3分
(全国每个农业人口1亩8分),每个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24亩(全国每个农业劳动力5亩),耕作比较粗放,粮食单产不高。去年粮食丰收,平均亩产也只有264斤。30年来全省平均单产每年仅递增4斤。另外,全省还有宜农荒地5,200万亩,适宜机械开发利用。过去,机械设备也没有完全按生产需要进行投放,而是到处“撒胡椒面”,人少地多,荒原多的边境地区和麦豆产区投放机械较少,人多地少的杂粮产区却投放较多。
今年年初,黑龙江省针对农业机械化出现的新情况,总结了去年全省进行试点的37个大队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新经验,调整了农业机械化的布局,把投放农业机械的重点,主要集中到边境地区、麦豆产区和其他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社队。9月上旬,全省召开了农业机械化和开荒会议,确定从现在起到198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使农村人民公社基本实现机械化。鉴于全省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作物种类和耕作方法差异较大,现有农机具的配套水平也很不一致,发展机械化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个模式。
黑龙江省的边境地区和麦豆产区有22个县,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地多人少,荒原较多,资源丰富,土地连片,只要集中成套投放农业机械,很快就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给国家拿出较多的商品粮。因此,这类地区要加快机械化的速度,是全省两、三年内发展机械化的重点地区。山区半山区有13个县,有相当一部分社队有山有水有草原有荒地,发展农牧副渔的潜力很大,只要机械化上去,就能提供大批商品粮和土特产品,实现机械化的步子也可以适当大一些。全省杂粮产区的40个县市,人多地少,作物种类多,耕作方法复杂,经济基础差,多种经营的门路较窄,安排机械化代替下来的劳动力和处理马匹都需要一个过程,现有配套农机具还不能完全适应多种作物的农艺要求。因此,这里的农业机械化速度可以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