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支援全国把农业搞活的一项重要措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3
第1版()
专栏:

支援全国把农业搞活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报评论员
国家决定在东北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这是把全国农业搞活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黑龙江省经过机械化试点,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有了路子,有了经验,有了措施,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黑龙江是我国的一块宝地。这里人少,土地多,土地肥,有一定的降雨量,交通也方便,又有多年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具有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优越条件。与全国其他地方比较,土地肥、降水多的地方,南方也有,但人多地少;人口少、土地多的地方,西北也有,但降水量少,土地瘦,都不及黑龙江推行机械化收效快收益大。黑龙江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对于实现机械化有很高的积极性。机械化可以避人少之短,扬地多之长,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是富裕的必由之路,是群众的强烈要求。加快把黑龙江建成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对国家利益大,对群众利益也大,符合国家的需要和群众的愿望,真是上下想到一起了。
建设黑龙江商品粮基地,把大有潜力的“北大荒”进一步建成富饶的“北大仓”,关键是实现机械化,当然,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步骤地、有重点地进行。首先在那些群众要求最迫切、经济效益最大的地方实现,不要毫无选择地全盘铺开,到处撒胡椒面。同时,推行机械化要同作物种植区域化结合起来,以便拖带农机具容易配套,提高机械利用率,降低成本。黑龙江根据省内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作物种类、耕作方法和现有的农机具配套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确定先化后化的地区、先化后化的作物和作业项目。这样有区别有步骤地发展机械化,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不贪大求多,一哄而起,看起来费事一些,慢一些。其实,只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化一处是一处,办一事成一事,积累经验,积以时日,就可以逐步加快步伐,大见成效。
黑龙江资源丰富,优越条件很多,宜林,宜牧,还适宜发展糖料、油料等种植业和养殖业。因此,抓粮食的同时,要注意多种经营的发展,逐步实现各业的机械化。以畜牧业为例,把牧区和农区的良好条件都利用起来,搞畜牧机械化,全省的畜牧业将有一个大发展。这样,有了毛、肉、奶,再加上粮、糖、油,就可以把食品工业带动起来,也更有条件实现农工商联合经营。
推行农业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充分注意落实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等经济政策。要建立宜于分工协作、实行专业化的各项生产管理责任制,切实把生产者和劳动成果联系起来,把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不断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绝不能只着眼于机械化的优越性,忽视了政策的重要性。特别要考虑的是,一经实现全盘机械化,劳动力紧张状况就会变成劳动力充裕,如何安排多余劳动力就会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黑龙江这样土地广阔、资源丰富的地方,除发展多种经营安排多余劳动力外,比较现实、容易做到的是扩大家庭副业,扩大自留地,这是容纳多余劳动力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划一块地给多余劳动力,让他们去“就业”,去“绣花”,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种什么,增产商品,可以更好地发挥家庭副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作用。
实现机械化,开荒扩大耕地,建设商品粮基地,国营农场是个骨干力量,应当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农场是大企业,要真正当作企业来办,给他们自主权。如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如何销售产品,都要给他们留有决定问题、安排工作的余地。要靠经济政策把国营农场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推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抓住出现的苗头,摸索经验,调整工作,积极稳步地前进,黑龙江省就一定能将支援全国把农业搞活这件大事办好。全国人民对黑龙江寄予很大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