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也谈高等学校的改革和挖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3
第3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也谈高等学校的改革和挖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纪珂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十年浩劫,元气凋丧。近几年,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步子很慢,速度远不及工农业战线,与四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不相适应之一是,四化建设急需人才,高等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却不多招生。有的说,我校师生比例已同美国麻州理工学院一样,学生不能再增了;有的说,我校实验室、图书馆已挤不下更多学生了;有的说,再多招学生,连住宿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了;等等。当然,困难是存在的,难道都是不可克服的吗?说师生比例已达美国麻州理工学院水平,学生不能再增了。美国大学林立,中学生上大学很容易,我国的情况怎能和美国比呢?我国就那么几所大学,不多招些学生,无异因噎废食。说没有宿舍、食堂,不能走读吗?说实验室容不下,不能多开些不做实验或把实验放到工厂、农村、社会的经济、管理、法律、商业等科系吗?合肥地区一些大学联合开办走读大学,困难也很多,但只要各方支援,克服这些困难并不难。
不相适应之二是,四化建设急需的人才,高等学校培养得不多,而不急需的人才却培养得不少。高等学校数学系年年培养出一批能解各种抽象难题,不大会解工农业生产中实际难题的人才。试问我国要那么多会抽象数学的人有什么用?我并不是说在四化建设中不需要解抽象难题的人才,而是说在比例上太失调了。中国科技大学新近办了管理系,调两位原来学抽象数学的数学教师改学系统工程,并送到美国去进修。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必要的时候应当鼓励有些教师改行,使他们能为四化多作贡献。
不相适应之三是,目前急需法律、经济、管理、统计、商业等方面的人才,可是高等教育仍是一如既往,重理、工、医,而轻农、法、商、经、管。影响所及,中学生也只认数、理、化,不知有其它。我们高等院校为什么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改弦更张呢?
不相适应之四是,专科分得很细,毕业生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中从事单项研究者多而作综合性研究者少。可是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影响我国制定工农业技术政策时产生片面性。
不相适应之五是,大学教学与科研单位、社会、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例如目前能源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农村的燃料问题。据粗略估计,全国每年烧掉秸秆和稻麦草达3亿吨,大约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的发热量,相当于1,500万吨标准化肥的含氮量。可是各大学和科研单位对这项燃眉之急又是关系深远的农业能源问题的研究,却根本不予重视,倒是国外的教授、学者纷纷远涉重洋来到四川研究学习沼气池的推广与应用,认为这是一项有关数十亿亚非拉人民生活和振兴这些国家农业的重要科学技术课题。
鉴于以上情况,高等教育是非改革不可的。要进行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挖掘潜力,首先是教师的潜力。高等学校教师有无潜力?有的说有,有的说无。这可能应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潜力是有的,而且不小。大凡开一门课程,教授过3年以上的,无不可以“驾轻车,就熟路”,连备课都不必费太多时间。目前我的行政工作任务繁重,不亚三四倍于往昔教学的工作量,然而仍可每周抽出两小时半到安徽农学院去教一门应用数理统计课,乃驾轻就熟之故也。此外,在大学教书主要是用启发式教学。也就是说,在大学里是教师启发,学生琢磨,使大学毕业生能掌握一些对资料和基本概念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表达、解释和想象力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专攻其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这样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虽然高些,但他们的才能能充分发挥,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
大学教师的潜力还存在于科研工作之中。目前我国大学教师,多数只搞教学,无重大科研任务,因此各大学的师生比例从数字上看不比美国差多少,但在科研工作上却瞠乎其后。另一方面,我国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不兼教学。生产、科研、教育三结合徒具虚名。看来在大学发掘教师科研的潜力,采用签订合同的经济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在经济、管理、法律、统计等方面的大学教师中,潜力也是有的。他们也可以在课余之暇,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从事调查、咨询、顾问、筹划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对大学教师中所存在的顾问咨询潜力的发掘与利用,所费可谓微不足道,收益却是无穷。中国科协最近组织了皖西和两淮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考察团,所得的初步成果已可证明。
总之,高等学校要挖掘潜力,进行改革。如果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就会感到寸步难行。反之,则大有路子可走。问题是现在有的人欲行又止,唯恐犯错误。希望这种精神状态能够改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