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欢迎朗诵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3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欢迎朗诵活动
北京市电子仪表工业局 李向明
当我在《北京晚报》上读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诗人萧三同志热情支持成立朗诵团的消息后,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多年来,朗诵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通过演员绘声绘色的朗诵,在听众面前展示出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激起思想回响,引起感情交流。朗诵不仅能使听众受到感染、教育、鼓舞,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文化素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
建国后的十七年中,朗诵活动日趋活跃。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业余朗诵训练班、工人业余朗诵团。北京由诗人、作家、表演艺术家发起创办了话剧、电影演员业余朗诵研究小组。工厂、农村、学校及文艺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和业余的朗诵活动积极分子。不管是在晚会中,团日、队日活动中,还是各种政治性、文化性群众集会中,朗诵成了鼓舞群众劳动热情,歌颂社会主义新人新事,表达人民崇高理想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动乱的十年中,朗诵活动几乎完全停顿。
但人民之声是压抑不住的。在“四害”横行,乌云翻滚的日子里,朗诵演员殷之光同广大朗诵积极分子没被各种威胁打击所吓倒,依旧为发展朗诵事业奔走呐喊,终于冲破重重阻力举办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朗诵会。那是一九七三年初秋的傍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三殿小礼堂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离开场还有一个多小时,听众就象过节赶会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小礼堂挤得满满的。老作家叶圣陶同志亲自赶来参加朗诵会。朗诵会上演员们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马雅柯夫斯基的《列宁》,陈然的《我的自白》,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等作品。叶圣陶同志还特意让孙女叶小沫登台为听众朗诵。演出中,台下时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多年沉寂无声的古殿沸腾了,听众的思绪插上朗诵的翅膀,飞出了禁锢的牢笼……
这样的诗歌朗诵会,在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的恐怖年月里,是难得的机会。听众们那样欢迎,也表明了对“四人帮”那一套的抗议。一些诗人、作家也是冒着风险来支持朗诵活动,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目前,殷之光正在北京市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筹建专业朗诵团。这一有益的创举,大胆的尝试,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期望着它的早日诞生,让朗诵这朵鲜花在文艺百花园里,迎着春风开得更加绚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