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桃李芬芳 功在园丁——记烟台市毓璜顶小学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4
第4版()
专栏:

桃李芬芳 功在园丁
——记烟台市毓璜顶小学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山东烟台市毓璜顶小学以校风好、教育质量高而闻名。这所学校的好校风和浓厚的学习空气是怎样形成的?“桃李芬芳,功在园丁”。教师和辅导员们善于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很重要。
寓教育于趣味之中
《小学生守则》发表了。毓璜顶小学酝酿向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守则教育,着重帮助同学们解决好努力为四化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问题。然而,用什么方法呢?
一天,几个天真的小学生兴致勃勃地凑在一起,大讲观看魔术的情景。孩子们那个兴奋劲儿,引起了大队辅导员和校领导的思考:十二、三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具有好奇、好强、求知欲旺等特点。在向这些孩子们进行教育时,不能不考虑到这些特点。因此,学校决定,这次思想教育就从有趣的小魔术入手抓起。
听说学校要演魔术,孩子们早就沸腾了。演出开始后,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被那饶有趣味、神奇的节目吸住了。“你看,怎么石头能着火呀?多怪!”“为什么那只鸡蛋沉在水底,另一只鸡蛋漂在水上呢?”“哟,两种白水倒在一起怎么就成红的了?如果学会了这法,咱就不用买红墨水了吧。”特别是当演到“八匹马拉不开两半钢球”时,孩子们坐不住了:明明看见两半钢球合在一起的,怎么转眼就拉不开了,连老师都上阵了怎么也没拉开?“俺不信!”几个茁壮的男同学很有信心地冲了上去,但也无能为力。
怪,怪,怪!天真好强的孩子们把老师团团围住,非问个水落石出不可。老师笑眯眯地说:这些节目中的科学道理都在课本上。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会得到比这更多更深的知识。
在组织这些节目的同时,各个班级、少先队中队、学习小组都开展了“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的思想教育活动。科学吸引了孩子们,道理教育了孩子们。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了。五年级(1)班学生李小兵,过去学习劲头不足,成绩也不大好。这次,他和一些同学组成一个课外科技兴趣小组。他们先后课外阅读了二百多种科学小丛书,做了二十多项小实验,有力地加深了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李小兵的各门功课成绩由平均70分上升到90多分。由于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高涨,1979年底全区通考,这个学校的平均分数名列全市小学的前茅。
于细微处下功夫
定期召开的少先队大队集会又到了。这一次是什么活动呢?说起来挺奇怪:集会地点在校园北部的石榴树下,活动的名字叫“石榴熟了”。
搞这个活动还要追溯到一两年前的一些小事。那时,刚刚经历十年浩劫,为了恢复良好的校风,毓璜顶小学给孩子们以具体细致的教育。其中一件小事就是“如何对待小石榴?”原来,学校有4棵不大的石榴树,虽然年年结一些石榴,但总是没等熟了就被一些淘气的孩子摘光了。学校抓住这件小事,引导孩子们去思考、认识应该如何爱集体、爱公物。在此基础上,各班级还制订了爱护公物的“公约”,定期进行“爱公物,做好事”的评比。从此后,孩子们都主动爱护公物,有的给老师做教尺、木制教具,有的主动修理损坏了的桌、椅、门鼻等,连教室里的小笤帚也有专人保管了。对那几棵石榴树,他们就更爱惜了:给它浇水、驱虫。秋天来了,一个个快熟了的石榴裂开了嘴,红红的粒,怪馋人的,可孩子们谁也没去摘一个。对这种可喜的变化,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次,他们就是为了表彰先进,巩固和发展爱集体、爱公物的良好风气,而专门举行的大队集会活动。集会上,他们用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表扬全校评出的爱公物小模范,并由几个小模范当场摘下树上已熟的石榴分给所有的同学。自此,爱集体、爱公物的风气在全校更浓了。
毓璜顶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认为,小学生与大人不一样。他们思想单纯,认识能力差,整天接触的都是些具体的小事。只有从具体的细微小事抓起,才能使孩子们受到深刻、现实的教育。今年上半年,他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受社会风气影响,不懂文明礼貌。为了向学生进行一次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他们首先抓住了“见人第一句话”这件小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每天从起床后见到父母、上学后见到老师、同学,在路上遇到熟人,都应该如何有礼貌地去说第一句话。
教育靠情深劲韧
这里说一个于淑珍老师耐心帮助后进学生刘仁强的故事吧。学生刘仁强从小染上了贪玩、打架、偷摸等恶习,在三年级时就曾因偷盗和用刀子捅人受了警告处分。后来,他与三个社会上的落后青年混在一起,长期旷课,并因偷盗工厂物资被派出所拘留过。于老师决心协助班主任把刘仁强教育好。
花了几天的功夫,于老师才把刘仁强找回了学校。走进办公室,小刘一直低着头,等着挨批。但于老师没有先批评他,而是根据他爱看电影的特点,与他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讲起电影故事来。她从《流浪者》讲起,一面讲,一面分析,使刘仁强羞愧地低下了头。接着,于老师又针对他喜欢看战斗故事书的特点,找来一大叠革命英雄故事书。
家庭般的温暖,父母般的情爱,感动着刘仁强。当他低头走进教室时,全班同学没有嘲笑他,而是按老师的教导一齐站起来欢迎他,这又多么出乎他的意料。于老师明白,要使刘仁强变好,光靠一两次关怀不行,需要持之以恒的爱和帮。她每天早晨去接他上学,放学送他回家,20天的时间,她经常进行家访。这不仅教育了刘仁强,而且启发了教育孩子不得法的家长。在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下,刘仁强开始转变了。他主动交出了偷来的三捆铜片,还大胆揭发了3个社会青年窝藏赃品的地方。从此,刘仁强开始安心学习了。
不久的一天,于老师突然得到消息:刘仁强又拉了一帮人在打架了。对刘仁强的反复,于老师是有思想准备的。她没有简单粗暴地把刘仁强找来克一顿,而是与他促膝谈心,了解情况。小刘理直气壮地告诉于老师:“这回,俺成立的是好组,不是坏组”。原来,不久前,外校有的同学欺负了本校的小同学。刘仁强知道了这事就组织了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帮组”,要帮助本校受欺负的同学去报仇打架。多么天真幼稚的孩子!于老师首先肯定了他的思想动机,接着批评了他的幼稚做法,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不能成立帮助打仗的组,要成立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组。”当刘仁强明白了道理后,主动和那几个同学解散了“帮组”,并积极参加了假日为人民服务小组,到火车站为旅客做好事。
李兆德 赵树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