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枣乡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4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枣乡秋
杨玉辰
河北阜平,盛产大枣。阜平枣,个大,肉厚,核小,糖分高,因此扬名中外。1948年,以毛主席、周副主席为首的中央前委,东渡黄河,越五台山,一路春风来到阜平,在西下关、花山、城南庄度过了很多个战斗的日夜。
正当枣熟的时节,我访问了向往已久的枣乡。
汽车沿石子公路盘旋而上,地势越来越高,一路松柏叠翠,杨柳交荫,一堆堆、一串串不知名的山花夹道欢迎我这远来的客人。再往前走,就是枣林了。我从车窗向外一望,山坡上,山沟里,远望层层碧绿,近看一片通红。成熟的枣子红着脸挤挂在枝头,汽车在枣林中穿梭,不时可以听到落枣敲打车篷的声音,好象在向我们热情地问好。同行的老韩同志是当年太行山的“老游击”,他捡起一颗“飞”进车里的红枣,意味深长地说:“阜平是我的第二故乡。那时,我们在太行山的枣林里打游击,有一回,日本鬼子把我们困在山上,围了7天7夜,多亏了红枣啊!”说到这里,老韩把枣子放在我嘴边,我嘎嘣一咬,香甜满口,果然名不虚传。
汽车在胭脂河畔停了下来,一下车,就听到一股细甜的歌声:“大红枣儿甜又香……”老韩朝唱歌的姑娘远远一望,便象招呼亲女儿那样喊了起来:“枣花,快回家告你爷爷,有客来!”枣花朝我们俏皮地一笑,便消失在枣树趟中。从老韩嘴里知道,枣花的爷爷同他是知交,育枣专家,眼下在果木研究所当顾问,三里五乡都管他叫枣大伯。枣大伯热情地引我们来到堂屋坐下,一面给我们沏枣茶,一面问长问短。老韩悄悄告诉我,这老汉三句离不开“想当年”。果然,几句问候过后,便眉飞色舞地讲了起来:“嘿,想当年,听说毛主席要来,满山枣花提前了半月开。毛主席、周副主席走到哪里,枣花就开在哪里。中央住过的花沟,菩萨岭,连空气都是甜的。哪个早晨不去菩萨岭上吸几口新鲜空气,就一天不痛快……”枣大伯讲的不是故事,而是一首诗。
枣大伯领我们来到后院,自豪地向我们展览他的杰作——几十株去年刚嫁接的小枣树。看到这枣树,枣大伯激动起来:“枣树和人一样,有阳光,有营养,它就铆劲长。咱枣乡是靠大枣起家的,可在那‘穷折腾’的年月,阳光叫云彩遮住了,营养叫害虫夺去了。说个‘学大寨’,满山枣树砍的砍,烧的烧,说要让青石板上长大米。呸,大米没见影,枣子也不见了。我后院十几棵枣树,也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唉,枣乡没枣上市,过年吃不上枣糕,不少人被逼到保定要饭吃,真丢尽咱老根据地的人了。”枣大伯说到这里,一面唤枣花上树摘枣招待客人,一面又讲了下去:“不提过去了,说现在吧。现在可好了,县里成立了研究所,公社组成了果林队,还请咱当把式哩。不光大片枣林返老还童,还鼓励各家各户自栽枣树哩。这不,我这几十棵枣树,当年就靠枣换回了油盐钱,今年,怕是净收入一百元还打不住吧。这不,西边不远就是公社枣市,去转转吧,两毛钱管叫你把衣服口袋塞满……”这时,枣花提着满满一书包滚圆深红的枣子让我们尝鲜。甜枣落肚,我的心都醉了。
因果木研究所来人找枣大伯,我们只得告辞出来。我们按照计划,先上山看枣,再去枣市一游。当我们登车欲归的时候,枣大伯和枣花又特地赶来送给我两瓶枣花蜜和一大篮红枣。看着这些载着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礼物,我不禁兴奋地想到:枣乡人民一定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使生活变得更美更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