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王金珍的互助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4
第3版()
专栏:

  王金珍的互助组
宋平 李少华 谷裕珍
京郊十五区榆树村的农民谁也没想到互助组有这大的好处,更没想到王金珍四个妇女的互助组能坚持下来,且做出这么大的成绩。
今年开春时,王金珍、张本蓉、张仁芳、张仁兰这四个女青年团员,在团支委王金珍(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在榆树村成立了第一个生产互助组。没有经验的农民对她们的行动是轻视的。有的说:“这些女孩子简直是瞎闹!”张本蓉的老爹张仁贵,更是再三地阻挠他的女儿参加互助。但是她们的互助组成立后,三天里就锄了三十二亩麦地的草,并种好芸扁豆二亩。这样的劳动成绩,引起了全村人的赞扬。王金珍互助组的威信从此就树立起来了。
张仁贵亲眼看到四个女孩子为他耪了十亩麦地,仅用了他所估计的一半工力时,他也不想一人干活了。他首先要求加入了她们的互助组。接着又有四个男子参加了互助组。
王金珍互助组参加的共五户九个劳动力。四户各出一男一女,另一户是雇农单身汉。共有地八十八亩。由于她们的互助劳动不但谁家也不需要再雇人帮工,有时还可腾出男工去搞副业生产(到碴子厂做工)。
王金珍互助组在生产中是由组长根据生产需要,并征得每人同意后决定拨工数目,按工计分,进行换工。每天下工后大家开一个评分会,把当天各人的工作分数记载下来。十天一结,秋后算账。给谁家做活吃谁家的饭,但如一天工作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各自回家吃饭。
白天下地 晚上认字
她们在生产中并坚持了学习。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每天晚上由张仁芳的弟弟教她们认字。过去她们不识字,现在都认得了二百至四百个字。晚上学习缺少灯油,区政府为了鼓励她们,五月份发给了她们二斤煤油。
王金珍互助组的劳动成绩影响了整个榆树村的农民,生产互助组在该村普遍的成立起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的带头行动,直接推动了该村的增产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