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长津湖畔忆当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5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长津湖畔忆当年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3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访问了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长津郡的长津湖畔是我志愿军入朝后在东部战线进行第二次战役的著名战场。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的杨根思烈士就牺牲在这里。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朽业绩,朝鲜人民在风景优美的长津湖畔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烈士合葬墓。
烈士陵园位于郡城中心最高处的一座山岗上,四周环绕苍松翠柏,正面岗坡上栽种着一簇簇鲜花和果木。园前竖立着“杨根思烈士纪念碑”。园内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亭,亭内竖有雪白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永垂不朽”四个鲜红大字。清澈的江水在离亭不远的山脚下流过,耳边松涛阵阵,远处峰峦起伏,后面长津湖上碧波荡漾。陵园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陪同我们的郡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魏亨渊同志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时期曾同志愿军一起在这一带并肩打击过美国侵略者。他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过去同我们一起爬冰卧雪,冲锋陷阵的中国战友。”他说,郡内人民缅怀当年的战斗情谊,把维修烈士陵园当作一种责任。除城市经营管理事业所专门负责1年维修一次、3年重新油漆一遍之外,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和社劳青盟员到这里来扫墓和植树。
瞻仰了烈士陵园后,我们驱车来到离郡城两公里的志愿军合葬墓地。在一个松林茂密的山坡上,合葬着在长津湖畔捐躯的5,762 名志愿军烈士。墓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白色花岗石碑,碑文是:“在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美帝及其走狗的武装侵略,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战斗而献出宝贵生命和美丽青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安息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所发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建树的功绩将留芳万世。”
来到长津郡的当天下午,记者见到了当年同志愿军一起英勇战斗过的朝鲜老英雄元泰斌和女盟委员长韩元福。元泰斌今年70岁。志愿军入朝时,他是长津湖一带的游击队队长。他激动地说,“我和志愿军同志一起并肩战斗,整整过了30年了。今天见到中国同志,真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高兴极了!”这位老英雄,在当年长津湖战役中,率领游击队配合我志愿军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他们不分昼夜地冒着枪林弹雨和风雪严寒,送粮运弹,修桥补路,抢救伤员。元泰斌屡立战功,曾受到金日成同志的表彰,荣获战胜勋章、协同作战勋章等几个勋章。
韩元福今年54岁。当年,她带领三十多名妇女主动承担起艰巨的后勤任务。为了让志愿军能够在前线吃上热饭,她们用木盆盛上饭,再用棉被盖严,然后送往阵地。为了使伤员早日恢复健康,她们到江里破冰捕鱼,爬山越岭采松子,熬鱼汤,做松子糊给伤员吃,用蜂蜜给志愿军治冻伤。韩元福还把房子腾出来给志愿军住,自己领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和老人一起睡在外面。就是在这样的共同战斗中,朝鲜人民同志愿军结下了难忘的深情厚谊,留下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志愿军离朝时,长津人民用布带扯起四道拦线,舍不得让亲人走。孩子们跑到山上高喊:“志愿军叔叔再来!”
今天,在长津早已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了。长津人民在金日成主席和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在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用杨根思等烈士鲜血染红的这块大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崭新的生活。目前,郡内拥有造纸、家具、制药、机械修理等21家地方工厂,3所郡级医院,2所专科学校,17所高中,还有各种文化福利设施等。这个昔日交通不便的高山区,如今公共汽车四通八达。国家还在全郡架设了7处电视转播塔,使每个山沟的居民都能看到电视。以盛产土豆闻名的长津郡,今年土豆又获大丰收,比去年增产117%。
抚今追昔,郡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魏亨渊同志说:“在这块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战斗、保卫过的地方,如今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志愿军烈士们看到我们这里的变化,他们会安息的。我年岁大了,在我交班之前,一定把朝中友谊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传给下一代,让友谊之花开得更加绚丽。”
是的,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应该象山上的松柏,万年常青,象湖中的碧水,永世不竭!(附图片)
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