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既发展经济作物 又保证粮食增产 汕头地区调整农业结构挖掘潜力,粮食花生产量都超历史最高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6
第1版()
专栏:

既发展经济作物 又保证粮食增产
汕头地区调整农业结构挖掘潜力,粮食花生产量都超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讯 据《南方日报》报道:汕头地区近两年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布局,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种花生、生柑等经济作物,既使经济作物得到了发展,又促进了粮食生产。去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6万多亩,用以扩种花生、潮州柑等经济作物,粮食总产仍然在前三年连续增产的基础上,增产1.17亿斤。今年夏收粮食作物面积又比去年同期减少95,000亩,但粮食总产仍增加四千六百多万斤。去年花生种植面积比前年增加10万亩,总产比前年增长48.4%,比历史最高水平增长33.7%。今年春花生比去年同期又增加11万亩,总产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去年粮食和花生总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汕头地区气候暖和,雨量充沛,平原大部分土地属江河冲积土,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潮州柑、花生、黄麻等经济作物历史上有较大面积的种植,而且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去年,地委宣布,各社队有权因地制宜安排种植。这样,社队有了自主权,就能从本地实际出发,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种经济作物。同时,全区大部分地方落实了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联系产量责任制,大大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调整作物布局后,粮食面积虽然减少了,但由于推广了良种,国家供应的化肥又大幅度增加,加上气候较好,因而粮食单产提高,总产也有所增加。同时,去年以来,地委按照党中央放宽政策的精神,规定社员的自留地、饲料地、开荒地,加起来可达耕地总面积的15%,在荒山较多地方,允许给每户社员分一亩至五亩自留山。去年,全区社员自留地、开荒地、饲料地收入了相当多的粮食,这对全区粮食生产也是个重要的补充。
调整布局以后,汕头地委和各县县委在大力贯彻中央和省有关收购、换购、奖售等政策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和扶持社队发展经济作物:一是适当提高奖售指标;二是从地方财政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厂、商业、供销部门的利润中,拿出一些资金,重点对甘蔗、黄麻进行价格补贴;三是对完成国家任务外的一、二类农产品和三类农产品,组织供销部门议价收购;四是实行厂队挂钩、农商挂钩,推行合同制,利润按比例分成;五是对部分纯农、纯粮、纯稻的社队,适当减少粮食征购任务,让他们发展一些经济作物;六是有计划地扶持一批生产基地,从资金、肥料、种苗上给予帮助。此外,还鼓励社员私人利用自留地、四旁五边地、开荒地及果林迹地种植经济作物。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