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一批富队依靠集体致富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6
第2版()
专栏:

一批富队依靠集体致富的经验
王涵之
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党中央发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的号召,鼓舞人心,推动了我国农村由穷变富的进程。三年多来,在农村人民公社中,穷队显著减少,富队迅速增加。按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社员人均分配收入计算:1976年,人均分配50元以下的穷队占总队数的42.8%,其中40元以下的最穷队占总队数的24.2%;150元以上的富队,只是个别的,不成比例。1979年,人均分配50元以下的穷队减少到占总队数的27.3%,其中40元以下的最穷队减少到占总队数的8.2%,出现了150元以上的富队38万多个,占总队数的7.6%。
更为可喜的是,在全国各地涌现出1,622个每人平均分配收入超过300元的大队,占大队总数的2.3‰。其中还有71个大队超过500元。突出的是黑龙江省爱辉县罕达汽大队,人均分配722元;上海市崇明县的渔业公社八滧大队,人均分配收入1,055元,每个劳力平均分配1,301元。
这批“冒尖”队,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各类不同地区都有。城市郊区占57.7%,农业区占26.1%,牧区占8.5%,渔区占5.8%,林区占1.9%。经济条件好的城市郊区、土地肥沃的北大荒、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等地有,黄土高原、高寒山区、荒凉海岛也有。这样的大队,在目前虽然是极少数,但它们象一盏盏明灯,照耀广大农村的前程。
这批富队致富的经验丰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队,通过不同的途径走向共同富裕,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的经验。主要是思想比较解放,批判极左流毒比较深透,政策落实得比较认真,能够按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经营生产,管理经济。本文侧重在经营管理方面,做些概括的介绍。
一、生产经营企业化
这批富队生产经营的第一个特点是,已经从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中解脱出来了,真正在搞社会主义企业经营。他们按照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率相当高。1979年,全国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统计,农副产品当作商品出售的部分,只占总收入的30.8%,而这批富队的商品率则占到百分之五、六十,甚至七、八十。
第二个特点是,从单一经济的狭隘圈子里跳出来,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虽然目前社队办商业还有种种阻力,但农工副综合经营已普遍做到。他们从本地的自然特点和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地多人少的地方,先搞机械化,腾出劳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工副业。人多地少的地方,发挥劳力多的优势,一面在土地上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夺取高产;一面广开生产门路,增加经济收入。城市郊区、工矿区,利用农工关系密切、交通方便的特点,大搞蔬菜、畜禽生产,大抓运输、劳务收入等等。这条致富的路子非常广阔,潜力大得很。往往是刚刚起步,就收入倍增。
这批富队内部的经济结构起了明显的变化。全国统计,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占75%,其中粮食收入又占农业收入的76%,林牧渔业收入占6.3%,工副业收入占13.3%,而这批富队的农业收入同多种经营、工副业收入的比例,至少是对半开。
第三个特点是,不搞掠夺式的生产经营,十分注意基本建设,改造生产条件。农区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牧区抓草原建设;林区抓抚育更新;渔区抓养殖基地建设等。他们不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且认真保护自然资源,不断改善自然条件。青海省海晏县莫湘滩牧业大队,十年中围建草库伦56,000亩,种植多年生牧草3,400多亩,挖地下水截流13处,修蓄水池6个。全部牲畜有圈有棚。
二、劳动组织专业化
这批富队,由于生产经营上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副综合经营的,生产项目多了,自然而然引起劳动力实行专业分工。一般的一个大队除有几个农业生产队之外,一般有四五个、五六个专业队。如黑龙江省克山县黎明大队,500多个劳动力,农业队103人,占18%,工业队137人,占25%,畜牧队130人,占23.6%,园艺队59人,占10%,还有建筑工程队15人,科教卫生队51人,后勤队48人。有的大队在农业队中又分粮食、棉花、种子田等专业组。有的大队在工业队里又按厂矿分为若干专业组。专业组织大小不等,完全按着生产需要因事设人,有的生产任务需要一个人去干的,就设专业工;有的生产任务可以交给一户去干的,就设专业户。四川省把这样的专业分工,叫做“四专”,即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
劳动组织专业化,标志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痕迹彻底改变。
三、生产责任制多样化
这批富队,由于生产项目繁多,专业分工复杂,因而生产责任制也必然是多样化。在农业队里,多数实行按定额记工,不联系产量。也有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有的实行田间管理责任到劳力,评比奖励的。在畜牧队、林业队、工业队、副业队,则是实行各种各样的几包一奖、几定一奖,统称“包、定、奖”的办法。还有实行以产量,产值记工的,还有包上交纯收入的,等等。完全按着生产项目实际需要而定,不搞“一刀切”。
在一个队里,多样责任制形式同时采用。一户社员家庭中的男女整半劳动力,分工在不同的生产岗位上劳动,各自承担各自的生产责任,各人挣各人的工分,这与过去小农经济时期,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的状况完全不同了。
四、劳动定额、劳动报酬标准化
劳动定额是计算社员劳动报酬的尺度。在单一经营粮食生产的队,劳动定额比较简单,往往是生产队干部根据自己的经验搞张口定额,没有统一的标准,社员常常闹矛盾。在搞综合经营的队,各行各业、不同工种,没有一个统一的劳动定额和计酬标准,难于掌握平衡合理。这批富队的经验,是对农林牧副工各业生产项目统一制定劳动定额、计酬标准和奖励标准,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进行综合平衡。对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包、定、奖,有的还签定了合同。有的队,把统一的标准折算为按产量记工或按产值记工,如上交多少斤粮食记一个工,上交多少元钱记一个工。标准统一,合理平衡,社员都能积极劳动。
现在湖北、辽宁两省有几十个县已经搞了全县的标准定额的蓝本,发到各队作参考,各队可以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修改执行。他们说,这项工作是忙了少数人,方便了多数人。
五、经济核算制度化
这批富队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领导班子既有政治头脑,又有经济头脑,会算经济帐,其中有一些是当会计出身的,他们注重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果。他们既抓增产,又抓节约,既抓开源,又抓节流。他们把错综复杂的财务物资,收付往来,用各种制度管得有条不紊。这里介绍几项主要制度。
一是建立费用定额、费用包干制度,做到使用化肥、农药、水、电、种子、饲料、饲草和小农具购置、机电设备维修等开支,都有费用定额。对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实行包工包产时,同时把费用也包下去。凡是认真实行这项制度的,节约开支的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建立经济活动分析制度。按月按季公布收入帐目,发动干部、社员进行对比分析,与计划数字对比,与去年同期的数字对比,发现某一项收入减少,某一项开支增加,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这项制度往往同民主理财制度结合进行,发现贪污盗窃,多占挪用,及时处理。
三是对固定财产、库存物资,建立定期的清理、折旧制度和使用、保管、维修制度。对农业机械实行单机核算制度。
四是建立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这对于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企业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它是考核投入劳动、资金收到什么样的经济效果的主要办法。目前实行成本核算制度的队还很少,这批富队实行的也是少数。但是核算物资消耗的制度,应当普遍推行。
总起来看,这批富队的经验值得学习。但他们的经验还是不够完善,在生产经营上还有许多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办商业的渠道还没有打通。特别在经济管理上,对照企业的科学管理,差距很大。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提高。
(原载《农村工作通讯》第十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