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伊宁市场新景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7
第3版()
专栏:新疆通讯

伊宁市场新景象
过去,新疆北部这个有十几万人口的伊宁,只7家国营商店、7家食堂和几个供销社门市部,城市固然幽雅,但街巷却显得冷落。现在,多条商业贸易渠道通向伊宁市场后,使这个边境城市空前活跃、生气勃勃。
政策放宽后,外贸、粮食、水产、物资4个部门相继开店;第五条渠道乃是毛纺、针织、靴鞋等工业企业设置的自产自销铺面;另有农工商、林工商,社队、街道、知青和个体商业户摆设的摊床,还有贸易货栈、集市贸易,以及私营手工业等多条渠道接踵而至。这些渠道把市场一下搞活了。据统计,一年之间,伊宁城内增加商店、旅社、饭馆和各种服务行业网点上百个,摆摊设点一千六百余处。这些摊、店各擅其长,广搜货源,使得市场上的山货、土产、百货、食品、五金交电、瓜果蔬菜以及各民族传统的小吃和民族特需用品等丰富多彩。
市工商局算了一笔帐:由于商品渠道增多,不仅方便了全市居民,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给拥有15,000人的大小集体所有制企业调剂了部分生产、生活资料。
一周一次的“巴扎天”(赶集的日子),使伊宁市生意兴隆,格外热闹。清早,骑驴推车的人们,肩挑手提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划定的场所汇集。晌午时分,熟食、禽蛋、蔬菜、粮油、肉类、瓜果、活畜等十几个集市,来往人流如织,各种富有风趣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市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巴扎天约有4万人来到这里。集市的成交额占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12%。
《伊犁日报》记者 袁棣一 新华社记者 宋政厚(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