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革命母亲李梨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4
第4版()
专栏:

  革命母亲李梨英
易越
出席广东全省妇女代表会议的潮汕区代表李梨英同志,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潮汕从事了二十多年的长期艰苦斗争。远在大革命时代,她就参加了当时潮汕一带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统治下,她仍坚持着家乡——潮安西坑乡的地下工作。
一九三二年,潮汕地区的工农红军在农村发动农民,组织游击小组,建立苏维埃政权时期,她鼓励三个大些的儿子和一个女婿上凤凰山去参加游击战争。自己带着最小的一个儿子于森(十二岁),留在家乡坚持革命工作,负责探听敌情,给红军游击队传递消息。等到敌人向大坑乡进行围剿时,她便带着她的小儿子,毅然离开她亲自劳动培植起来的一片柑园,随着自己的队伍进了凤凰山打游击。
这一时期,中国革命遭受了极大的困难。她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光荣牺牲了。不久,她随队伍转到福建的乌石山(又名点灯山),在闽南的平和、漳浦、云霄、沼安边境的山区活动。虽然她这时已经四十余岁了,但她仍不知疲劳地工作。这时,她是后方医院的主持人。砍柴、烧饭、洗衣及看护伤员等工作,时常忙到深夜。有一次,经过了剧烈的战斗之后,抬下来六、七十个受伤同志。她一个人洗了全部血衣,把一个炭窑收拾得干干净净来安置受伤同志,并亲自看护、敷药。在她的小心调治下,许多同志都很快的回到了队伍。就这样,她的名字传遍了每一个队伍,传遍了全山区。大家都亲?地叫她做“亚姆”。
抗日战争前夜,国民党匪帮更疯狂地进攻人民武装。闽南的革命根据地走上最艰难的阶段。这时,李梨英同志负责根据地的后方工作,组织情报站,管理训练班、医院。她日以继夜地工作,钻山洞、住山窠,黑夜里翻山越岭,护送伤病的同志转移到安全地带。她常常一面背着重伤的同志,一面设法揩去地上的血迹,避免敌人追踪。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忍饥挨饿,冒险深入敌区城市工作,设法带回许多药物及其他东西,解决医药的困难。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活动在南方的工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长期在闽南坚持斗争的这支革命队伍,也准备进行改编。但国民党匪军,却以可耻的手段,把队伍骗到漳浦县城附近,强迫全队缴械,并向根据地进行“搜剿”,企图用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来消灭革命的人民武装。这时李梨英同志组织了陆续逃跑回来的二十几个同志,设法维持他们的生活,坚定他们的斗志,并把他们转移到火烧龙一带活动,一直坚持到和闽西南的弟兄队伍取得联系。
抗日战争后期,因为工作的需要,李梨英同志离开闽南根据地,带领好几个同志,装成打铁匠,通过敌区安全到达大埔县百侯一带工作。就在这个时候,她最后一个儿子,也在闽南被俘,光荣牺牲了。当同志们来安慰她的时候,她说:“革命就是一个流血斗争,为革命、为人民而牺牲是光荣的!”
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半的解放战争中,李梨英同志始终坚持着最艰苦的革命工作。潮汕全面解放后,她因革命的胜利而感到难以形容的欣慰。她虽然已经六十二岁,但仍和当年一样,继续参加各种群众运动,领导群众慰劳解放大军,支援前线。西坑乡斗争了当年侵吞她和许多人财产的恶霸林森松、林森林、林潮隆、林瑞添、林合强、林炎花等,赔偿她谷子一百担,她把一半献给国家作公粮,一半救济贫苦农民,而她自己却仍然保持那种朴素艰苦的生活。这一件事在汕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上宣布之后,大家无不钦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