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克里姆林宫换马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29
第6版()
专栏:综述

克里姆林宫换马之谜
新华社记者 郭萍
局外人想要弄清克里姆林宫高墙内面的事情,是相当困难的。但是苏联最高领导层最近发生的一连串带有神秘色彩的人事更迭,不能不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议论和猜测。
从1946年起,两度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并从1964年起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最近一反常态地“请求解除”他的政治局委员和政府总理职务,这件事最引人注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健康状况恶化”(据说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的确是他“请求解职”的重要原因。同样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合众国际社说,美国情报界的克里姆林宫问题观察家认为,“柯西金的引退并不是完全自愿的,而且可能在苏联产生重大政治影响。”日本共同社驻莫斯科特派记者报道说,有这样一种猜想:“在柯西金辞职的背景中可能有充满血腥气味的权力斗争。”日本报界普遍认为,即使把柯西金身患重病的因素考虑在内,也使人难以消除“引咎辞职的印象”;有的甚至说,“柯西金是被迫辞职的。”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许多报纸都认为,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在一系列政策问题上,特别是在经济路线上的“对立”,苏联第十个5年计划的破产,终于使柯西金成了“替罪羊”。
且不说这些看法是否全面,勃列日涅夫多次对苏联政府部门的工作表示不满,却是有据可查的。早在1969年12月中央全会上,勃列日涅夫就以总书记身份作了一次关于经济问题的报告,对柯西金自1965年倡导和推行的“新经济体制”提出异议,要求“采取新方法和新决定”。此后,苏联关于经济问题的争吵风波迭起。去年11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对政府许多经济部门的工作大发雷霆,点了11个部长的名,声称要“撤换那些不称职的人”。今年6月和10月,勃列日涅夫又两次在中央全会上批评政府部门的工作,对经济组织等一再表示不满。路透社10月24日自莫斯科报道说,“昨天没有对柯西金说一句赞扬话,也没有致信祝他康复,不禁引起这样的猜想,主管经济的这位前总理今后可能要对苏联的经济困难承担责任”。
从70年代开始,勃列日涅夫“一马当先”地日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他出访西欧和美国,主持国家和政府级的外交谈判,实际上扮演着国家和政府首脑的角色。1977年他终于取代波德戈尔内正式成为国家元首,随着柯西金的解职,“三驾马车”的局面彻底结束了。柯西金即使不生病,他的下台也似乎已经是“命中注定”了的。1973年和1978年,他的两名第一副手——主管农业的波利扬斯基和主管工业的马祖罗夫先后被革职,今年1月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手基里林也被解除职务,而基里林的副手是柯西金的女婿。随着柯西金的下台,他的另一位副手列谢奇科也被革职。与此同时,早在30年代就与勃列日涅夫结缘的、被称为“第聂伯帮”的重要帮员的吉洪诺夫迅速迁升,1976年他从部长会议副主席升为第一副主席,1978年进入政治局当候补委员,1979年又递升为政治局委员。这次,柯西金一提出解职“请求”,吉洪诺夫就当上了部长会议主席。合众国际社说,“死死抓住勃列日涅夫衣襟”而“飞黄腾达”的吉洪诺夫最终取代柯西金,是早已安排好了的。意大利《晚邮报》说,“由于年龄、经历和政治上的服从,吉洪诺夫看来只是一个过渡总理,是一个没有什么个人威望的人。”
对于这次苏联政府首脑不寻常的更迭一事,西方国家的舆论界普遍认为,柯西金的“辞职”和吉洪诺夫的上台,“将在没有明显改变克里姆林宫政策的情况下加强勃列日涅夫主席的地位”,甚至会进入“勃列日涅夫一人天下的时代”。“从当前勃列日涅夫‘不顾健康不佳而一显身手’这种情况看,他在明年的党代会上很可能蝉联总书记职务。倘若勃列日涅夫体制今后仍持续5年,那么勃列日涅夫就是79岁,第二把交椅苏斯洛夫将是83岁,基里连科也是79岁。从老年化这种意义上说,克里姆林宫在勃列日涅夫以后的人事安排必然是一个难题。而柯西金下台正是‘发生大摇摆的前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