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一个自学成才青年的遭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30
第3版()
专栏:

一个自学成才青年的遭遇
编者按:一个被无辜打成“现行反革命”的青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自学,悉心钻研,终于做出了成绩,却受到某些领导人的刁难和压制。这件事说明,左倾思想仍然是当前各个领域出人才的主要障碍。某些同志不改变错误观点,又不好好学习,还硬要瞎指挥、摆架子,这是特别危险的。希望这些同志赶快猛醒,不要再做误国误民的事。
上海建工机械厂青年工人陈喜德,是个初中毕业生。从1975年起,他就潜心研究太阳能利用。在郑志玲、谢魏松、周正芳等青年工人的协助下,他利用业余时间,研制成了太阳能家庭热水器(不循环)、太阳能高温炉、太阳能干燥装置,现正在研制混凝土养护窑。高温炉和干燥装置,经专家现场评议和鉴定,认为是属于国内太阳能利用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但是,这个有为青年的遭遇,却很不幸。
1969年,陈喜德无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隔离审查两年多,后来在厂里监督劳动。他身处逆境,阅读大量有关太阳能的著作,自行设计研制了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粉碎了“四人帮”,陈喜德十分高兴。但是,在1977年8月,他仍在厂内遭到多次批斗,不得不离家出走。夜宿火车站、公园和医院太平间,忍饥挨饿,流浪了39天。后来,上海市建工局党委干预了这件事,他才重新回到厂里。1979年初,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
陈喜德戴着“反革命”帽子,在八年多的艰难岁月里,只要有一点休息时间就把精力用在太阳能利用的研究上。在研制太阳能高温炉的时候,他天天到工厂废料箱里找材料,甚至把女儿的零用钱也用来买了小镜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研制成了一台“反射式可控调节太阳能高温炉”,焦点最高温度可达1300℃。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给了他有力的支持,他又拿下了几项新的研究成果。
这样一个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青年,至今在公司和厂里,处境仍然很艰难。
厂里某些领导人以“我们要抓现钞,科研要为本单位服务”为理由,反对他搞科研。厂里一位技术负责人甚至威胁他说:“你再搞太阳能,我就停止你的工作!”太阳能高温炉研制成功后,上海市科协在厂里召开现场讨论会,肯定了这项成果,这位技术负责人还说什么“高温炉放在厂里,占了场地,影响生产。”公司个别领导人也不允许陈喜德继续研究高温炉,一再强调科研要为本公司服务。
实际上,陈喜德利用业余时间搞科研,工厂不加以鼓励,已经是不对的了,更没有理由横加干涉。再说,哪个企业都面临能源问题,怎么能说研究太阳能利用对生产无关呢?陈喜德等同志研制的太阳能干燥装置,和正在研制的混凝土养护窑,对这个公司所属有关厂的生产都是有用的。陈喜德的科研成果已经获得科技界的承认,引起了社会上的良好反应。照理说,公司和厂的某些领导人,对于陈喜德已搞出来的项目,应予重视,但他们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准备报废。可见,为本单位生产服务只不过是一种托词。
公司和厂里的某些领导还说什么:“研究的成果应归功于公司和厂领导的支持,不能归功于个人”。研制成太阳能干燥装置后,公司的某些领导人不同意在技术报告和鉴定书上的研制者一栏里写上陈喜德、周正芳的名字。他们说:“没有公司、工厂领导的支持,他们什么也搞不成。”应该说,局、公司和工厂三级领导干部中,确实有不少人是很关心和支持陈喜德的研究工作的,没有他们的支持,陈喜德的一些研究项目是很难完成的。但是,这些支持的同志并没有出来自我表功,倒是那些干扰他的研究工作的人,在愤愤不平,散布流言蜚语。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去该厂采访,有人也进行阻挠,不让宣传陈喜德的事迹。
“陈喜德组织观念不强,翘尾巴。”这是公司里某些人加在陈喜德头上的又一顶帽子。所谓“组织观念不强”,说的是他找过一次上级领导人,多次参加市里的科技活动。原来,陈喜德在市建工局局长来厂看太阳能高温炉时,讲到科研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局长要他写个报告亲自送去。公司的某些领导人对此大为不满,说:“今后你不能去找局长,办事要一级一级上报”。今年5月,市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特邀陈喜德参加,这件事厂党支部是同意的,公司领导人却批评他说:“以后一定要报局,由局批给公司,由公司批给厂,由厂通知你,然后才能去开会。”
当然,工人要遵守纪律和厂里的制度,在工作时间离开岗位外出应得到厂领导的同意。但是,象公司领导人给陈喜德规定的那种报批手续所强调的“组织观念”,无非是要限制陈喜德参加科技活动而已。例如,有一次,陈喜德的两项研究成果要送到北京展出,市太阳能学会把通知单寄给局里转公司告诉工厂。结果,一个月过去了,通知单还压在公司里。很明显,如果按这些领导人的“组织观念”办事,只好放弃太阳能研究;要是不受这些限制,他们就说你“翘尾巴”。
据我们调查,厂里个别领导人至今还在背后挑拨陈喜德同其他青年工人的关系。他们不承认一个曾经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人能为四化建设作贡献,仍然在找他的“阶级烙印”。直到1978年2月,厂的一个负责人还在大会上批判陈喜德,给他造成很大的压力。原来打击过他的人,有的现在还在台上,有的甚至得到提升。他们不肯学习,硬要瞎指挥。有一次某领导人竟找陈喜德训斥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你们为啥偏要把热水器朝南放?”这就是个明证。
一个勤于钻研、富有创造精神,已经取得科研成果的有为青年,至今还处在这样一个境况之下,这是很使人担心的!
本报记者 肖关根 章世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