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如何发展柴达木盆地的农业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1
第4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如何发展柴达木盆地的农业优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研究室主任 侯学煜
一、柴达木盆地绿洲的特点:干而不旱,高而不寒,但含盐较多。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虽然降水极少,大气干燥,但南北高山有丰富的冰雪,每年夏季融化,形成72条大小河流,总流量为143立方米/秒。这样丰富的地表水在国内外干旱地区是不多见的。山前含水的砾石层厚达五、六百米,形成了贮量丰富的地下水库。这种地下水是由山地降水和冰雪融化而来,不断得到补充,不象外国某些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为“古封存水”,开采完后就枯竭了。在这里,由于人们可以利用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农田很少发生旱灾,所以说干而不旱。
盆地的年均温虽然只有3—4℃,但是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尤其七、八月间白昼有14小时之久,日温差平均达14—15℃,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作物积聚养分。盆地内出现了春小麦亩产2,026斤的全国最高纪录;还有大面积亩产1,000斤的纪录。这里的小麦千粒重一般50至60克,比我国其它地区的春小麦重一倍。这里的包心菜一个可重达40斤,萝卜一个可重达28斤。因此,对作物生长来讲,柴达木盆地绿洲可说是高而不寒。
盆地内虽然水、光、热等条件在作物生长季节十分优越,但土壤条件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盆地底部有大面积的盐壳,不能作农业用地。位于盐壳带与砾石带之间的细土带土壤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盐分,必须经过灌水洗盐过程才能耕种;靠近砾石带的沙土肥力也较差,须加改良才可农用。
二、扬长避短,发展大农业。
1、国营农场应贯彻“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农作物虽应以春小麦为主,但还要适当种植其他作物,搞多种经营。比如,从宁夏引种来的枸杞,3年后即有收入,10年后每亩可收入千元。养鹿每头年产鹿茸1斤,值680元。诺木洪农场有苹果160亩,每年收苹果2万至3万斤。这里种的大蒜,每头大似中等苹果,品质良好,无病虫害,外贸出口很受欢迎。此外,还应种些牧草,发展畜牧业。
2、集中使用人力、肥料、水源,提高单产;暂停扩大土地耕种面积,改变广种习惯。根据大面积试验,为了发挥柴达木盆地的水、光、热等优势,只要集中使用肥、水、劳力,各农场向亩产小麦1,000斤的目标奋斗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各农场现在的平均亩产还很低,为了提高单产,应采取下列措施:(1)建立用地养地的耕作制度。目前各农场单一化布局比较突出,春小麦播种面积过大,应改为与豌豆、蚕豆、油菜、青稞轮作倒茬制。这样既可促进土壤肥力增高,又可避免杂草丛生,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使我们的食物构成多样化。(2)搞好农田灌溉系统、平整好土地,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目前各农场的灌水与排水渠道都未分开,盐分只能暂时向下移动,而不能洗去。这样继续下去,很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3)乔木和灌木结合,搞好农田防护林网。这样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防止风沙危害,也是一种生物排水的措施。
3、在已发生盐渍化的土地上,种植耐盐或喜盐的牧草和经济作物。在同样一块盐渍化土壤上,种不耐盐的小麦,亩产量只有100至200斤或更少;而种喜盐的甜菜,可亩产糖400至500斤,比种小麦获益多得多。
4、引进农业机械要因地制宜。柴达木盆地内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了使土地平整和便于灌水,需要保持较小的畦块面积。倘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操作不方便,必须引起注意。至于引进的喷灌机在干旱区是否适用,就更应考虑了。这里的地表水是从山上流来,地下水井也位于农田较高处,可以自流灌溉,不需要大量耗油去搞喷灌;在干旱气候下把水喷到空中,很易蒸发,再加风大,蒸发更快,将使大量的水被浪费掉,很难达到灌溉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