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文债多”与“投稿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1
第8版()
专栏:

“文债多”与“投稿难”
贾 杨
最近,见一位初露头角的女作家,对向她约稿的编辑连声叹息:“唉呀,文债太多,难以从命。”
也是最近,又听一位颇有抱负、但尚未出名的青年作者,对朋友不住唉声叹息:“唉呀,投稿太难,差不多每稿必退。”
同是唉声叹息,内容却截然相反:一个供不应求,一个供而无求。
究其原因何在?我看,除开稿件的质量也许确有差别之外,某些报刊编辑的用稿原则恐怕也存在着问题,譬如说,不以文稿的质量决定优劣,而以作者的名气判定取舍,好象已成了不少报刊编辑的通病。
看来,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在这方面也还有市场,所谓“人显言贵,人微言轻”的旧意识并未彻底根除。我们曾经批判过的“因人划线”、“两个凡是”等等,也可以说是它的一种新式表现。如果有的编者坚持认为,凡是知名作家写的均属上乘之作,通通都得发表,那他恐怕也难免有因人定言之嫌了。
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还是“卑贱者最聪明”。从文艺史来看,外国的荷马、莎士比亚、莫里哀、高尔基,中国的屈原、司马迁、关汉卿、曹雪芹,等等,不是出身贫贱,来自最低层,就是蒙冤遭抑,从上层沦落到下层。因为他们在一定时期与人民能同命运,共呼吸,所以才能写出那些光彩夺目、脍炙人口的杰作。相反,倒是有些原先才华横溢,一旦地位显达,便脱离人民的作家,却再也写不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文艺刊物办得好,就会受到读者欢迎。而办好刊物,也总得有些著名作家来支持。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他们造诣高,经验多,有一定的声望,受读者的尊敬和欢迎。但是,如同什么事情绝对化了必然受到辩证法的惩罚一样,倘若单单依靠知名作家撰写,甚至仅仅凭借他们的“名气”而不顾及作品质量,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一方面,因为大家蜂拥约稿,知名作家因负文债过多,只得匆匆忙忙交上卷来,这样的作品自然难免粗制滥造;另一方面,因为那么多约稿必用,广大文学青年和业余作者的投稿采用率必然大大下降,有许多颇具才华,但作品还不臻完善的作者,则有可能被埋没。
为此,我们呼吁: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我们的文艺编辑都能遵此而行,那么,知名作家,就不致因应酬太多而放松了对作品的刻求;未出名的作者,亦因有较多发表机会而可能成才。我们的文艺事业也一定会越来越兴旺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