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一代民主新风——评厨师批评部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3
第4版()
专栏:

开一代民主新风
——评厨师批评部长
钟沛璋
80年代的中国新事多。前些天,青年厨师陈爱武向我们党揭发批评商业部长到丰泽园吃饭搞特权,受到中纪委表扬,就是一件新事。
在旧社会,一个店小二要告一个部长,而且居然能够告赢,这是不可思议的。在解放后,这样的事也还不多见。当消息从报纸电台传出,报社的电话铃声不绝,人们到处热烈议论,外地读者甚至还拍来了庆贺的电报。这件事引起反响的强烈,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特权是封建遗毒。虽然皇帝在中国土地上早已绝迹了大半个世纪,皇帝们建立的等级特权观念,却象幽灵似的还在人们头上徘徊。当了领导就自以为高人一等。他爱坐轿,就必有人抬轿,于是所谓“为首长服务”的种种不合理的特殊照顾,便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上行下效,事情发展到只要手里有一点点权,就“雁过拔毛”。所谓“试用”、“试看”、“试尝”,竟然堂而皇之。借“关系户”之名,变相占公家的便宜,化公为私,变相贿赂,如此等等。这种歪风邪气,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公害,严重地腐蚀着我们党和社会的机体,毒害着人们的心灵。对这种危害,如果坐在轿子里还下着帘子,常常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他们认为:我辛辛苦苦为你们人民服务了,有一点特殊照顾算得了什么呀!于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虽然已公布半年多,却还未打动过他们想到要对照自己,按《准则》办事。
公害不除,四化无望。从我做起,必须领导带头。一些领导干部特殊化和官僚主义的行为,使不少原来对四化抱有希望的人,感到有些灰心丧气。“胳膊扭不过大腿”、“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有些人这样叹息。“社会是这样,我们也只能这样。”——有的人也就这样借口。
“就看领导者究竟有没有决心。”——厨师批评部长受到中纪委支持的消息,所以会在社会上引起这样巨大的反响,原因就在这里。群众高兴地奔走相告:“现在来真格的了。”(北京方言,不是讲空话的意思)
于是,一些同志闻风而动,到饭店去交清了少交的钱;
于是,大家纷纷修订制度,设法杜绝“特殊宾客”揩油的漏洞,纠正不正之风,等等。
这一切是多么令人鼓舞呵!
我们曾为有些青年心灵遭受创伤“看破红尘”而担忧。有的同志还责怪一些青年对思想工作“刀枪不入”。那么请看一看厨师批评部长这件事,是怎样拨动一个“看破红尘”的青年心弦的。浙江绍兴一位叫樊柏顺的青年在信中说,他曾给自己规定了一条准则:“多阅读、少思考、不暴露。”看到陈爱武的事迹后,他还认为这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还替陈爱武担忧:触犯了国家高级干部、顶头上司,这可了得!万万没有想到纠正错误的实际行动竟来得这么快,中纪委的通报和王磊同志的自我检查打破了他的“准则”,他第一次投书报社,表示:“我现在确信,只有敢于向歪风邪气挑战,依靠党和人民,才能真正改变青年人看破‘红尘’的状况。希望许许多多参加人生观讨论的青年们,向那些投身现实、改造现实的有志之士学习,少叹息,多奋斗!”
由此可见:你想唤起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吗?请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吧!千万不要把搞点特殊化、占点便宜看成是小事,更不要低估了部长公开检讨、到饭店交钱这样的行动,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信心和力量。正如另一位青年所说的:“这比发表一百个文件更有力量。”
我们的青年确实是可爱的,可以信赖的。读一读陈爱武的一段话,更是感人肺腑:“说起来,王磊同志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他是我的老上级,他关怀我的成长,鼓励我进步。我揭发他的错误,不是要打击他,而是爱护他;不是单单对他一个人,而是揭发某些领导干部搞特权的不正之风,是按组织手续行使一个党员的权利,是立足于对我们的制度进行改革。”
在这段话里,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已经消失,代替它的是完全新型的同志式的、平等的、互相支持帮助的干群关系。人民支持自己的公仆,公仆需要人民的监督。有了这样的关系,何愁不正之风不能纠正?有的同志还很不习惯厨师点名批评部长这样事,担心这样“犯上”,会“煽动群众对政府不满”。这一方面说明,要清除头脑里的旧观念是多么不容易,另一方面又说明对今天饱受十年浩劫苦难的人民的觉悟、心情,还太缺乏了解。如果同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了距离,就会把一件明明是大好的事,看成是一件坏事。
这的的确确是一件大好事,不但是因为它鼓舞了人们对纠正不正之风和实现四化的信心,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它与人大代表在人代大会上行使咨询权等一些事情联系在一起,正在开创一代民主新风,使我们向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这一典型事例生动地向人们宣告了十分重要的两点:
一、任何一个人民公仆都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在我们的国家中,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尊卑贵贱的分别。谁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奴隶或高人一等的贵族。那种认为自己的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思想,就是腐朽的封建特权思想,这种思想必须受到批判和纠正。”(《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对公仆行使监督、批评、任免的权力,是实现高度民主必不可少的。
二、利用报纸来监督公仆,好事表扬,错事批评,是在人民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正常民主生活不可缺少的渠道。多少年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极左思潮,破坏了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似乎批评是专门对付敌人的一种手段。一在报上点名批评,就是要打倒、搞臭。而只要不是被打倒的,那么有了错误也就批评不得。“为尊者讳”,批评高级领导干部,更成了禁区。你要公开指名道姓地批评他一下:“同志,你那一点做错了。”他就跳了起来:“你点名批评我,谁批准的?!为什么不先党内后党外?!”听起来似乎“组织观念”、“党性”强极了,但是人们要问:“你搞特权是谁批准的?你搞特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党,想到在党外造成的恶劣影响,想到维护党的威信?”这些同志该怎样答复呢?
设立这样两条防线,对维护为尊者的尊严的确是“保险”了。可惜这样一来,一方面可能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小节无害”,根本不理睬你《准则》那一套;另一方面就可能出现“官官相护”、“官官相卫”。结果,搞特权可以不被或难被揭露,公仆成了主人,人民还是无可奈何。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是给为尊者的保险少了,恰恰是人民监督公仆的渠道和免于遭受打击报复的保险少了。丹麦一位教育部长,因超过制度规定,浪费了公款,被公开批评而下台。当她自己补偿了浪费的公款之后,又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资产阶级能有这样的民主,无产阶级难道不应搞得更好吗?
有些同志担心:人民可以在报上点名批评领导干部,那不是无组织、提倡搞“四大”吗?民主不是无政府主义,民主是有秩序、有法制、有组织的。一、批评必须符合事实;二、既允许批评,也允许答辩;三、诬告要受制裁;四、处理要依靠组织,如违反了党纪国法,就要由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司法机关来处理。可见,在报上开展批评,同不负责任地在街头糊大字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外国的经验教训和我们建国三十一年来的事实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社会内部矛盾。为要不使内部矛盾激化,就要通过广开民主渠道来调节和解决。报纸正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民主渠道之一。
要保证对人民公仆的监督,必须尊重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个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照我看,它应该成为维护党纪党风的权威机构。它与同级党委应该是平行关系,都从党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斯大林曾经取消监察委员会,把它改成监察部,结果导致民主的破坏,肃反扩大化。苏联和中国的历史都证明,即使是久经锻炼的领袖,如果没有人民的监督,也会犯大的错误。这样的教训对于我们难道还不够惨痛,难道我们还能允许任何领导干部可以免于纪律检查的监督,或者因为受了监督就耿耿于怀吗?
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政治上应该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发挥的一大优越性。我们正处在伟大的转折时期。我们的党在前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为要创造高度的民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因此切不可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民主,民主,根本一点就是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今天当人民群众已经越来越厌恶封建积习,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民主要求,而有所前进,有所突破,有所创建的时候,作为共产主义者怎能不欢欣鼓舞,顺民意而发展大好形势,怎能“叶公好龙”或甚至泼冷水呢?因此,对厨师点名批评部长这样有深远意义的好事,要欢迎,要支持。现在,我们党是支持了,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希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