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浙江绍兴县、四川潼南县积极采取措施 就近就地安置已婚插队知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5
第3版()
专栏:

浙江绍兴县、四川潼南县积极采取措施
就近就地安置已婚插队知青
本报讯 浙江省绍兴县积极扶持区、社企业发展生产,就近就地安置1972年前下乡的已婚知识青年。1979年以来,全县已有4,900名已婚老知青安置到区、社企业。
绍兴县老知青比较多,到1978年底,全县1972年以前下乡的知青还有8,704人,其中已婚知青6,296人。这些知青年龄较大,30岁以上的占47%,而且女知青占多数,一般都有了孩子,出去工作有困难,招工单位也不愿接收。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绍兴县革委会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调查了解,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扶持区、社企业,是就近就地安置已婚老知青的重要门路。于是,县革委从全县二千一百多个区、社、队企业中,选择了57个生产比较正常、有利润、产供销比较稳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作为安置基地,发动计划、物资、劳动、知青、粮食、财税、银行等有关部门,给以必要的支持和方便。在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已婚知识青年陆续得到了安置。
扶持区、社企业,就近就地安排已婚知青,效果很好。已婚知青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积极工作、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313人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有的担任了会计、出纳、总务等工作,有的被群众推选为班组长、车间主任和厂长。
本报讯 四川省潼南县从去年以来,城乡结合,广开门路,积极安排下乡知识青年。现在,全县2,069名下乡知识青年,除4名提出准备升学考试暂不工作外,其余全部安排了工作,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下乡知识青年就业的问题。
潼南县是一个工业很少的农业县,要一下子安排二千多名知识青年就业,开始大家都感到困难很大。这时,双江区在县委的帮助下,解放思想,根据农村小集镇的特点,发动群众兴办集体企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解决了全区68名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双江区的经验,使大家增强了信心。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县为知识青年就业开辟了五条门路:一、在全民所有制商业单位内部,增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经营小组;二、扩大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范围,增设代购代销店,到各场镇巡回营业;三、开设搬运、理发、旅店、小卖部、食品店、茶水摊、图书摊、修理等集体所有制服务行业;四、由集体企业投资,国家贷款扶持,有关单位支援,兴办了一个缫丝厂和一个生产土瓷器的红窑厂;五、扩大农村社队企业。城乡开辟的这些渠道,为全县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
这个县还根据就近就地的原则,把全县136名同农村社员结婚的知青,安排到社办企业。这些知识青年有了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以后,感动地说:“党这样关心我们已婚知识青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劳动,好好学习,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冯 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