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必须同劳动制度改革结合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5
第4版()
专栏: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必须同劳动制度改革结合进行
记者在重庆市教育部门采访时,常常听到人们反映,劳动制度的改革关系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前途和命运。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劳动制度。
重庆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是从今年8月开始的。目前,已有12所中学开设职业班,九百多名初中毕业生分别在无线电、机电、机械、纺织、会计、工艺美术、缝纫、木工、钳工等专业学习。但是,从全市来看,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步子还不大,人们还有一些顾虑。许多家长一边高高兴兴地送子女上中学职业班,一边对孩子未来的出路忧心忡忡,生怕毕业后工作没有保证,学到的技术用不上。一些教师也担心学生的出路问题。家长和教师们的顾虑,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据重庆市教育界的一些同志分析,当前的劳动就业制度主要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子女顶替已到退休年龄的父母工作;一是劳动部门安排待业青年的工作时,大包大揽,不进行必要的考核。以重庆市教育部门为例,近年来,全市通过“顶替”的办法,吸收了五千多名教师,其中多数人由于没有受过应有的教育,“顶不起”父母所担任的教学工作。许多复杂劳动尤其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普通中学毕业生是难以“顶替”的。至于招工不进行考核,则是“吃大锅饭”的办法,埋没了人才。这两种招工办法,直接影响着教育部门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怎样改革现行的劳动制度,使之有力地促进当前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呢?记者在重庆市同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座谈,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废除“顶替”和“吃大锅饭”的招工制度。今后,不管是哪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招工,都应首先从职业中学、职业班的毕业生中,通过考核,择优录用;劳动部门在招工单位和学生之间只当
“架桥人”,不搞“拉郎配”。在这方面,曾经是职业中学的市中区官井巷中学有着很好的经验。60年代头几年,这个学校为重庆通用机器厂、重庆中梁山起重机厂等工厂培养职业班毕业生。那时,在学生毕业前,工厂就派人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操行和身体情况,择优录取;学生毕业时,工厂开着大轿车来接,学校敲锣打鼓地欢送,场面十分感人。这个学校负责人希望出现当年那样的生动局面,希望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克服生产单位不关心教育的现象,厂、校联合办职业教育。最近,重庆市无线电工业公司和市中区学田湾中学联合举办了80人的无线电职业班。为了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无线电工业公司将一部分产品下放到学田湾中学的校办工厂加工,用低廉的价格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用的电子元件,派出一名技术员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大家认为,无线电工业公司这样做,值得各企业学习。三、根据劳动就业的需要,制定职业教育计划,编写职业中学的文化课和职业课教材。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没有一个大体的规划,需要组织人力,调查研究,尽快制定。普通中学现行的统编教材,不符合职业中学的实际,需要重新编写。
新华社记者 屈维英 李洪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