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不能忽视高等教育数量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5
第4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不能忽视高等教育数量的发展
华中工学院 姚启和 蔡克勇
高等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重点高等学校更要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高等教育在当前是不是也应该尽可能地在数量上有相当的发展,对此,在认识上不完全一致,在行动上也大相径庭。这几年,一些地方和高等学校,想了许多办法挖掘潜力,广开学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增加了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惜的是,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在有些地方并没有积极推行。
我们认为,现在高等教育的状况,不仅培养人才的质量不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且数量也与四化建设的需要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所以,在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应该是既要重视质量,也要积极发展数量,二者不可偏废。
在现在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数量,也就是要想一些办法尽可能地多招一些学生(包括招一些走读生),这对于现有高等学校来说,有没有可能呢?有的同志认为,现在高等学校已经没有潜力可挖了,要多招生,就势必分散学校的精力,影响教学质量,提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办事情当然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无视客观条件,去办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但如果不能够充分认识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采取积极的态度,就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办到的事,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这也不是从实际出发。现在高等学校的困难,一般可以概括为经费少,师资队伍急需补充和提高(主要是基础课师资缺乏),设备陈旧落后,房屋紧张。这些困难有的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自己能够解决的,有的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克服的。所以,要求现在大量增加招生数量,确实有困难。但是也不是一点潜力没有了。我们华中工学院今年原计划招生1,600人,实际招了1,700人,还准备招自费走读生。明年我院还打算增加招收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现在正在抓紧住房建设和做好其它准备。
困难是有的,问题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去克服困难。例如,缺乏公共基础课教师,目前可以动员一些专业课教师去教基础课,这对专业课教师的业务进修也会有好处。七七届大学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要毕业了。这些学生中有许多是学得比较好的,应该从中多留一些作为基础课教师培养。但是,有关领导部门却规定不准多留,限制得很死。一方面基础课教师缺乏,一方面又不让多留毕业生尽早培养,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再如,目前高等学校房屋紧张。这几年,一些地方创造的办分校、招走读生、自费走读生等办法,就解决了这方面的一些困难。这种办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高等学校的潜力,而且可以促进高等学校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规定自费走读生毕业后不负责分配工作,只择优录用,也就打破了“铁饭碗”,促使学生必须更自觉地学好,这也是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把改革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结合起来的一种试验。因此,我们认为,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招走读生、自费走读生,同办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等办学形式一样,都应该提倡。当然这也要依靠省、市政府的积极支援。
质量和数量不是截然对立的,掌握得好,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我们高等教育质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基础打得不牢,知识面窄,重理轻文,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多年来,理、工、文分家,专业分得过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框得过死,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逐步实行理、工、文结合,加强理科和文科的基础知识,适当减少专业必修课,增设选修课,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们学校在改造原有工科专业的同时,正在积极增设理科,创办文科,这本身就有发展数量的问题。而我们这样做,正是从更好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出发的。
有些同志认为,多招生,实行走读,质量就会降低。恐怕不能这样看。现在有条件招走读生的都是在大城市里的一些重点大学和条件比较好的老学校。一般来说,走读生比这些学校计划内招的住读生的程度可能要差一点,但由于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经过几年的认真培养,不一定会比一些新建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招走读生,是目前能够多快好省地为国家培养质量比较高的大学生的一种办法。
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关系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问题。上面谈了一些粗浅意见,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