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性论问题讨论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5
第5版()
专栏:文艺动态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性论问题讨论综述
由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性论学术讨论会最近在天津举行。与会同志本着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不定调子、不做结论的精神,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人性的概念和涵义
关于人性的概念主要有三种意见。有的认为人性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有的认为人性是人的内在本质;还有的认为人性是人的最高本质。
关于人性的涵义。有的认为人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有的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或从基本上说是人的社会本性,在阶级社会里人性主要就是人的阶级性;有的认为人性就是指人的自然属性;有的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主次融和”;有的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能力的感性呈现、外化,等等。
二、阶级社会中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
一种意见主张,在阶级社会中人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这是本质的,但也包含某些非阶级的共同因素,这是非本质的;一种意见主张,在阶级社会中有带阶级性的人性,也有超阶级的、非阶级的人性,有共同人性或人性的共通性;一种意见主张,带阶级性的人性是人性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统一,不可分割;一种意见主张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绝非人的本质,而是人性在阶级社会的必然变形,是人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表现,阶级性渗透到人性中,呈现对立统一状态;还有一种意见主张,“阶级性发展了人性,人性因此就更丰富了”,“人性在阶级社会里无疑有了显著的发展,人性和阶级性可以说是一个统一体”。概括起来说,对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看法:对立统一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列关系,包孕关系,主次关系,本质和非本质关系。在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上,多数同志主张有共同人性或人性的共通性。
三、关于人性的异化问题
关于人性的异化,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是由社会分工而产生的,剥削阶级对于劳动产品的私人占有制造成了人类的异化现象。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榨,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合乎人性”的生活条件,扼杀了人类的真正的“天性”,说人性异化也就是非人化,使人完全丧失人类本性,成为阶级性,无论剥削者或被剥削者都不合乎人性;一种观点是说,人性异化使历史上出现了“非人化现象,自然本质受到压抑和歪曲,社会本质出现畸形和变态。但异化并非导致人类本性的全部丧失,只是部分异化为阶级性,其他部分,仍继续发展,人性的光辉并未泯灭,人性的发展不是人性——阶级性——人性的公式,否则人性无所复归”。
四、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异化、人道主义
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性论、异化理论、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开放体系,没有必要将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开放进来;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关于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贯的、统一的和发展的,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异化论和人道主义论,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理论同阶级论也是不矛盾的。
五、对于人性、异化、人道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文艺发展的关系
主要有这样几种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只有真实地刻画了人性的文学作品,才能使人在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别人中认识自己的本质力量,看到自己的生命、品格和灵魂;有的同志认为,人性论是文学艺术美的本质,文学艺术的感染力与生命力自然也就由此而产生,取消了人性,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了;有的同志认为文艺作品反映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性的共同性,才能产生共鸣、引起美感,否则就不感人、引不起美感;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人性和人道主义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文艺和生活以及真实性问题,关系到文艺和政治以及阶级性、倾向性问题,关系到文艺的创作规律和典型化、典型共鸣等问题。(周舟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