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俾路支省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5
第7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俾路支省见闻
本报记者 钟逢准
新华社记者 沈毓强 李家声
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边境省,它西北与阿富汗接壤,西与伊朗相邻,南濒阿拉伯海,是从中亚南下印度洋的门户。苏军入侵阿富汗以来,俾路支省的局势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10月中旬,记者走访了这个省。
在俾路支省首府基达,主人建议我们先到邻近阿富汗的边境城镇恰曼去看看。他说:“你们将会发现,国界线那边是动乱的,国界线这边是安定的。”第二天,我们就乘汽车出发了。
恰曼在基达西北约120公里。一路上,远山层峦叠嶂,近处是黄土地荒芜不毛。偶尔水源周围翡翠般一片片果树和菜地,点缀其间。汽车经过了从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进入巴基斯坦的要隘科贾克山口,就到达了恰曼。这是一个近5万人口的市镇。市镇上穿着各色各样民族服装的巴丹人、俾路支人、布拉胡伊人熙来攘往,汽车和马车抢道而行,时有漫步的骆驼经过……一片和平的景象。间或有几位阿富汗难民走过,才提醒人们:邻近就是异国的战场。更多的难民聚居在难民营里。目前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已超过100万,其中20万以上住在俾路支省。现在每天还有上百户难民越境逃入俾路支省。而俾路支省本身的人口总共只有250万。如此大量的难民不断涌入,对当地是极大的负担。
恰曼的边缘就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国界线。国界线的两边各200码的地带被称为“无人区”,实际上只是双方武装人员都不进入的地区,有些边民还是照常住在里面。双方的哨所隔400码遥遥相对。一位巴基斯坦边防警官向我们介绍说:“国界那边危险!”他说,有时可以听到从阿富汗境内传来的枪炮声。苏军有时竟然向巴基斯坦境内放冷枪。苏军的飞机入侵巴基斯坦领空的事件也常有发生。他指着对面阿富汗境内斯平布尔达克村的一片树林说,那里就驻扎着苏联军队。这时,他从望远镜中看到有苏军坦克在行动,立即指点给我们看。这里真是大军压境的形势。但是,巴基斯坦人民是沉着和镇静的。在返回基达的路上,我们同搭车同行的两位休假的巴基斯坦军事人员谈起边境的局势,他们说:“我们是有警惕的,我们有准备!”
伊朗和伊拉克的冲突发生后,局势更加复杂化。基达现在是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陆上交通的要道。我们接触到的巴基斯坦各阶层人士无不对这场战争感到不幸,一致主张双方停火。他们最担心的是超级大国乘机插手,扩大事态。
俾路支省的一位老报人说,苏联正在走沙皇的老路,妄图从中亚南下。俾路支省是它的目标。这里不仅地理位置重要,并且拥有煤、铬铁矿、铜、重晶石、大理石等丰富的矿藏。他和其他一些人士都谈到:近些年来,苏联积极向俾路支省渗透。它到处运用拉拢和收买手段,散布对巴基斯坦联邦政府的不满情绪,煽动分裂倾向,为它的建立“俾路支斯坦”计划服务。但是,苏联武装侵略阿富汗,使俾路支省更多的人看清楚了苏联的真实面目。因此,尽管苏联对俾路支省的活动始终未曾放松,它的影响实际上已经削弱了。苏联自己成了一个反面教员。
俾路支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大小部落有400个左右。因此,民族团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据当地人士介绍,1973年到1977年期间,马里、门加尔、比曾乔等部落,曾同政府军发生过冲突,一些部落人转入地下。近年来,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和俾路支省政府为稳定这个地区的局势,做了大量工作。政府已对当年参与冲突的人实行大赦,对因参加冲突而死亡者的家属及受伤者,分别给予补偿,还拨款帮助发展马里等部落地区。这些措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转入地下的部落人有97%已陆续重返家园。部落地区的秩序恢复正常,军队从那里撤出,民族团结得到加强,局势相对稳定。
在经济上,俾路支省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气候干旱,土地贫瘠,高原多山,交通不便。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30毫米,终年有水的河流很少,水源短缺。很大一部分部落人依然过着游牧生活,终年赶着羊群,寻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这几年,巴基斯坦政府重视帮助俾路支省发展经济用于这个省的发展经费逐年有所增加,特别注意兴修水利,修筑公路,在经济方面有了一定进展。
俾路支省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符合当地和全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并且对巴基斯坦巩固国防,防止超级大国侵略扩张,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