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继续开展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十分必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7
第1版()
专栏:

北京地区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认为
继续开展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十分必要
讨论是总结建国以来,包括总结粉碎“四人帮”到三中全会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工作经验的需要;把“先生产,后生活”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不对的
本报讯 11月3日,北京地区的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一百余人,举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会。于光远、宋涛、厉以宁、赵履宽、许毅、王榕、冯兰瑞、鲍恩荣等同志先后发言,就宏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先生产,后生活”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发言中同志们分析了提出生产目的问题的历史背景,阐述了讨论生产目的问题的重要性。去年10月11月,北京和许多地区进行过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经济学界、经济工作者和一些地区的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都很重视。以后讨论中断,使经济学研究和实际工作受到某种损失。为了发展经济科学,推进经济工作,继续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十分必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正如利润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属性一样,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属性。这是事物的客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生产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这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中负有各种领导责任的人,按照社会主义生产本性的要求,进行正确领导的实践方针。为生产而生产和不关心人的官僚主义,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幸福,而在以往一个时期中,一讲社会主义是为了人,便扣上“人性论”的帽子,一概称之为修正主义。不把这样的问题讲清楚,生产目的性问题就不能真正得到解决。
在回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讨论的历史时,发言的同志说,这一问题最初是1978年到1979年春天,从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角度提出来的。在批判两个“凡是”和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之后,结合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改革等问题,在去年10月间展开了讨论。现在,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和继续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当前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中提出的问题相结合的。生产目的的讨论是很好总结建国以来,包括总结粉碎“四人帮”到三中全会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工作经验的需要。
同志们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首先是一个宏观经济的问题。当然,讨论的深入一定会涉及企业的生产目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不致于忘记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致于迷失方向,是很重要的。
会上,对“先生产,后生活”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把“先生产,后生活”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方针,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带来了极为有害的后果。发言的同志用大量的、具体的事实说明“先生产,后生活”实际是“只顾生产,不顾人民生活”,“只要骨头不要肉”,不仅造成职工生活困难,使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也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例如,乌江水电站已建成投产,但是工人仍分散住在远离电站的各个招待所,一出生产事故,找人相当困难。
在讨论中,还谈了财政分配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关系。发言人认为,近年来财政出现赤字,是和多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明确紧密相关的。经济指导思想中的唯心主义导致了实践中的盲目生产、瞎指挥。以完成某几项指标和某些政治口号作为生产的目的,造成严重的浪费,其后果必然要在财政上表现出来。科学地运用财政分配这个重要的工具,把社会主义综合财政工作做好,对于调整好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上,还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等规律间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