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发展地方工业要量力而行——青海牧区发展加工工业的经验教训值得引起注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7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发展地方工业要量力而行
——青海牧区发展加工工业的经验教训值得引起注意
编者按:量力而行是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当前,一些部门或地区在生产建设中存在很大盲目性,特别是某些原料产地,忽视办工业的必要条件,往往是一哄而起,仓促上马,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青海牧区盲目办加工工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
应当指出,目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建设,重复设厂,以小挤大等错误作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我们今天进行调整,要十分注意解决这样一类的问题。
今年以来,青海省一些牧区州、县纷纷要求在当地发展以畜产品为原料的毛纺、皮毛、皮革和乳制品加工工业。省有关工业领导部门担心,如果只考虑拥有原料的优势,而不顾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盲目建厂,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
青海牧区是藏、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长期以来,牧区的畜产品绝大部分作为原料输出。在完成国家调拨计划之后,要求用多余的原料发展畜产品加工工业,逐步改变单纯输出原料的状况,无疑是合理的。但是,在牧区发展工业应如何起步?办什么样的工业最有利?这个问题需要慎重对待。最近,记者采访了设在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的青海第二毛纺厂,这个厂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牧区发展工业的借鉴。
青海第二毛纺厂是一个能精梳毛条、长毛绒和精纺毛线的综合性企业,有八个车间,职工八百多人,1971年建厂以来,国家已投资1,100万元,设计年产长毛绒40万米,毛条1千吨,毛线250吨,每年上缴利润300万元,计划投产后三年全部收回国家投资。
海南藏族自治州有396万只羊,一年收购羊毛800万斤,在完成了600万斤的调拨计划以后,供这个厂生产的原料还是充足的。但是,这个厂投产六年来,年年完不成国家计划,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亏损严重。据这个厂的同志说,出现这种状况,有以下三个原因:
——没有内行的领导干部。建厂以来,州里先后选调了12名领导干部到这个厂担任领导工作。由于他们搞工业是外行,不懂企业管理,不懂生产技术,有劲使不上。至今厂里生产还处于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每年仅原料毛浪费一项就达18万元。
——工人文化水平低,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有困难。机器出了毛病不会维修,设备完好率只有30%;产品质量差,去年生产11万米长毛绒,合格的只有23%。
——交通不便,机器零配件全部要靠西宁或省外供给,一年仅燃料运输费就要多花30万元。
据记者了解,这个毛纺厂所以办得不好,固然有主观上的原因,但不能否认,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是很大的问题。这主要涉及一个如何正确地看待优势的问题。现在,人们一说到发挥优势,往往只注意本地出产多少原料。原料固然是发展工业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发展工业还必须具有能源、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等条件。在青海牧区,虽拥有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缺乏能源、技术,同时,交通运输和管理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发展牧区工业一定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要只看有多少畜产品原料,还要考虑其他条件是否具备。据记者同有关部门同志研究,他们认为青海牧区发展工业当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海南州有30万人口,其中藏族占一半。藏民用的礼帽、藏靴等生活用品长期短缺,藏民穿的皮衣,大部分还是用原始的方法自己加工鞣制,既浪费原料,又浪费人力。因此,发展牧区工业首先应围绕牧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民族用品。
二、应该由易到难,量力而行。青海第二毛纺厂六年来共生产长毛绒54万米,亏损180万元。而同一时期生产的毛条却盈利272万元,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原因是毛条生产工艺简单,技术也不复杂,一般工人都能掌握,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三、由于文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牧区不宜搞与沿海大城市相竞争的现代化的轻纺工业,更好的办法是就地搞原料的初级加工,生产出半成品,供给大城市技术先进的工厂。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年收购羊毛800万斤,果洛、玉树两个藏族自治州生产的羊毛也经过这里外运。全州境内有温泉多处,水温都在30度以上,最高达九十多度。如果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对全州羊毛进行初加工,一年可生产洗净毛600万斤,可得利润五百多万元。这样做,牧区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节省大量运输费用,还可以减轻对大城市的污染。同时,搞这样的初级加工,比新建一个门类齐全的现代化企业的经济效果要好,对发展沿海大城市的轻纺工业也有利。
新华社记者 马集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