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专业饲养 各显其能——甘肃省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10
第2版()
专栏:

专业饲养 各显其能
——甘肃省加快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途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省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饲养牛、羊、猪、鸡、兔、蜂等家畜家禽的专业户和专业人。这种专业户、专业人的出现,是群众在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一种新的创造,标志着社员家庭副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兰州市西固区陈坪公社东湾六队女社员高学兰,从1978年春天开始,利用院内20平方米的空地建起了鸡舍,买了80只来杭鸡。到去年底,鸡发展到300只,产蛋1,500斤,收入1,500元。今年1至7月已产鲜蛋1,000斤,为全大队交售议购鲜蛋任务550斤。本人预计到明年4月可收入2,000元,并可为生产队提供鸡粪15,000斤。这样一个养鸡专业户,对国家、集体都作出了贡献,本人收入也有较大的增长,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关注。《甘肃日报》曾开辟专栏开展《高学兰养鸡对不对?》的讨论。省委领导同志为《甘肃日报》撰写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探索》。文章指出:“这种专业户、专业组的形式,不仅适用于养鸡、养羊、养猪、养牛、养兔、养蜂,而且园艺、造林、采集、编织以及一切技术性比较强的生产门路,都可以推广这种形式”。这样,就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专业户的发展。截止8月中旬,西固区已发展起饲养畜禽的专业户、专业人80户,饲养量达3,600多只,临夏县城已有养奶牛专业户200余户,酒泉地区有养猪专业户160户。定西、天水、庆阳等地区,也都涌现了一批大量养猪、羊、鸡、蜂的专业户。
从现在的情况看,饲养专业户大体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领导下的个体经济。象高学兰那样从家庭副业搞起来的专业户,她跟集体的联系,主要是为生产队交售鸡蛋,向集体交肥记工,队上还划有饲料地;一种是集体生产的一种责任制。象酒泉、张掖等地,把集体的猪场包到户,由户专门饲养,实行几定一奖;一种是个体经济。象临夏县城那样,由城市居民发展起来的养奶牛专业户。
这些专业户虽然类型不同,但表现出来的好处都大体相同,主要是:
一、商品率高,改善了市场副食品的供应。高学兰去年全年出售鲜蛋1,500斤,如果兰州市有1,000个这样的养鸡专业户,就可以解决兰州市一百多万人的大部分鲜蛋供应,而且解决了分散收购、中转环节多、损失浪费大的问题。临夏县城是州、县机关所在地,有职工、居民8万多人。过去只有国营牛奶厂的三十多头奶牛产奶,好多婴儿、病人订不上牛奶,群众很有意见。现在奶牛专业户发展起来,每天有六、七千斤鲜奶上市,满足了市民需要,而且服务态度好,牛奶质量好,群众非常满意。
二、对安排剩余劳力和待业人员找到了一条新的门路。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有的地方出现劳力过剩现象。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西固区的七个公社,人均土地已由解放初期的2亩3分减少到6分6厘,二万七千多劳力有三分之一的剩余。专业户、专业人发展起来,这些劳动力就有了活干。临夏县城的二百多奶牛专业户,有的是职工家属,有的是城市居民。这些人无事可干,国家还要救济。变成养奶牛专业户后,每天纯收入六、七元,可养活一个五、六口之家,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三、调动了各种人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社会上人多能人多,各有所好,各有专长。过去把群众都拴在几亩地上,埋没了好多人才。现在发展专业户、专业人每个人都能施展本领,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临夏、兰州等地的回民,过去就有养奶牛、奶羊的习惯和专长,现在他们按个人的爱好和专长养牛、养羊,从心底拥护党的好政策。兰州市花寨子公社回族社员马如仓、马如良两兄弟过去就有养奶牛的经验,今年2月他们看到党的政策落实,决心发挥一技之长,便自筹资金,购买奶牛3头,到5月中旬发展到6头。他们看到报纸上省市领导支持发展高学兰等专业户的报道,心里更踏实了,又从银行贷款买回奶牛5头,共有奶牛11头,每天出售鲜奶一百七十多斤,纯收入三十多元,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四、解决了一些集体猪场多年来亏本的问题。前些年许多社队办的集体猪场,十有八九亏本。高台县巷道公社高吉八队的猪场,有猪70头,前几年每年只能收入二百多元,去年包给了社员武峰青,老两口变成了队上的养猪专业户,定额收入700元,记工548个,一包一专,面貌大变,猪的出栏率提高了3倍,积肥增加1倍,医药费减少了300元,去年收入1,670元,比前年多收入1,400元。
五、投资少,收益大,能够使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天水县中滩公社社员刘来福,全家3口人,前几年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生活十分艰难,前年开始大量养鸡,去年发展到200多只,卖鸡卖蛋收入500多元,交肥记工收入22元,家庭贫困面貌一下改观,不但有吃有穿,还添置了自行车、手表、座钟、收音机、家具。镇原县曙光公社社员马彦创去年养蜂50箱,收入5,000元,成了“冒尖户”。
专业户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加以明确和解决。
一、要明确专业户的性质。所谓专业户,就是一户人家的主要劳动力从事专业生产,其主要经济收入依靠专业生产。所谓专业人,就是一户人家的主要劳力参加队里集体劳动,个别劳力在家专门经营畜禽。甘肃省的专业户,有的是家庭副业的专业化,有的是专业化的集体生产的责任制,有的是个体经济的专业化经营,这几种都是合法的,都是符合现行政策的。因此,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政治上鼓励,经济上扶持的态度。只要他们不雇工剥削、不投机倒把,不破坏国家资源,就应该支持其发展,并采用经济手段,通过产、供、销等工作,逐步引导专业户向联合经营的方向发展,使其和集体经济保持联系。
二、要落实扶持专业户发展的具体措施。在这个问题上,西固区的几条做法是可行的。一是银行给专业户贷款,帮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暂定饲养鸡鸭50只、奶牛2头、羊15只以上的为专业户,由粮食部门组织供应饲料;或者由群众自办集体性的饲料生产供应合作社,自愿互利,自负盈亏,方便专业户;三是区、社抽调几名兽医,经常深入到户,帮助搞好防疫治病;四是物资部门要为新发展的专业户提供木料、水泥,建造棚舍;五是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种源生产,提供优良原种,推广科学饲养知识。
三、领导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要多给以具体领导。发展专业户,关键在领导。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极左流毒。目前,极左流毒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最大障碍,有些人怕搞了专业户,农业生产没人搞,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各地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社员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农业生产照样上得去。
领导工作要具体一点,除了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外,更重要的是要象兰州市委、西固区委的领导同志那样,深入到群众中和专业户家中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群众治穷致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作经济工作就是要具体一点,才能越搞越活,才能探索出新的路子。
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 彭效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