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故乡行》一诗的作者是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13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故乡行》一诗的作者是谁?
孟云增
1979年第3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翟禹钟等4位同志撰写的《彭大将军回故乡》一文,写到彭德怀同志1958年回湖南故里,有感于浮夸风的猖獗,写下了一首《故乡行》: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
这首诗公布以后,流行甚广,这说明人民群众对彭德怀同志的崇敬和怀念。
但是,我们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对《故乡行》这首诗的来历应该弄清楚。据我所知,1958年12月,彭德怀同志回湖南故乡时,他为了弄清我们党和国家当时在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反复动员大家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当地的群众也了解彭总、信任彭总。他们有的个别来谈问题、有的写信反映情况,也有的写条子并亲自递给彭总。有一位红军时期的残废战士,递给彭总一个条子,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获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彭总看后,深受感动,将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1959年7月,他就在庐山会议上为人民的苦痛大声疾呼。
1960年,彭总在北京西郊吴家花园居住时,还经常同其亲属及周围工作人员念起:“谷撒地……”这首诗,但很少谈它的来历。有一次和綦魁英同志念起这首诗时,讲道:他1958年回湖南时,有一位老汉给了他一张条子,上边写着这首诗。彭总在他写所谓交待材料中,也写道:“我1958年12月,在六中全会后,去平江参观时,有一位红军时的残废战士,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获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这是当时群众多么沉痛的呼声。”
“请为人民鼓咙胡”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各级干部的要求。彭德怀同志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为广大干部作出了榜样,这才是历史的真实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