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插柳不叫春知道——写在“赵丹书画遗作展览”揭幕前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14
第8版()
专栏:

插柳不叫春知道
——写在“赵丹书画遗作展览”揭幕前夕
黄宗英
我不懂绘画和书法。不过,家务事第一桩,常备笔墨、颜色、印泥、纸张。看到阿丹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也不管有没有书桌、画案;他可以蹲在地板上、站在门背后,兴致勃勃地、专心致志地,涂黄抹绿,推敲琢磨;一会儿工笔细勾,一会儿泼墨狂草;忘了吃饭,忘了睡觉,通宵达旦。只要他一股劲有地方使——调昔日粉墨,染手中竹笔,集日夜之千念,汇朝夕之万感,聚一生之喜、怒、哀、乐,全托付薄薄宣纸一张,我也就不无宽慰了。如此而已。
几天前,整理遗物。看到他叫我记下的诗句:“亡多不吊灵,愁深不蹙眉,百年难遇此,收拾又迎春。”记得,这是他针对近年来,几乎是不间断地参加老朋友的追悼会而发的感慨。哀悼、缅怀、追忆几乎成了他的“重要日程”。他不惯、不忍,更怎能甘心于此?他爱生命,他盼春天。记得我们常常议论:“文艺的春天来了没有?”“来了?”“快啦?”……得不出满意的答案。一回,我说:“管它呢!老百姓有句农谚:插柳不叫春知道。管它春天迟来晚到,咱们只管插柳吧。”他挺高兴,说:“这句庄稼话有意思。你替我题在写生簿上。”我说话就手题了。渐渐,这本写生簿的每一页都被他画满了,画稿又变成画幅——春意盎然。
有生命力的种子,总要出芽、伸枝、展叶的,不管压上怎样的石头!有生命力的枝丫,你在这边折断它,它也会在另一边爆出一片新绿。文艺的春天究竟来了没有?透过书画,阿丹回答:春天在我们自己的心头,春天在我们自己的笔尖,艺术生命的本身,就是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