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两个新式庄稼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17
第2版()
专栏:

  两个新式庄稼汉
一、于熙超治蚜虫
于熙超是南宫县城厢区于家屯的一个新式庄稼汉。今年三十六岁,具有相当高小程度的文化水平。全家八口人,种二十一亩地。他不但积极劳动,而且还喜欢看报,学习新的生产知识和技术;创造新的种庄稼办法。他从报上了解了政府的生产政策,决定今年春天要多种棉花。在报上他又看到东张家庄种棉能手孟兴华等种棉花的成绩,非常羡慕。他就决心要向东张家庄的种棉能手们学习。待了几天,报上又登出了东张家庄种棉的方法和经验。他反复的研究了这些经验。于熙超的家庭是一个新式民主家庭,全家男男女女都会下地生产。他领导全家讨论了这些种棉经验,完全领会了东张家庄种棉的法子。今年二月里,他亲到东张家庄拜访,虚心的向种棉能手孟兴华请教,对孟兴华每亩收三百斤的产量和种棉的方法更确信无疑了。他二十一亩地今年种了十二亩棉,底粪上得特别多,一律种的大垅。在麦收前,他就把棉花锄了三遍,并用犁耕了一次。在锄地当中,他教会了全家人定苗的方法,棵间距离都是一尺半以上。
刚收了麦,棉花地里又闹起蚜虫来了,而且非常严重。于熙超着忙了,立即动员全家下地除治。起初女儿凤柱想再织匹布,儿子也说上学要紧。他对儿子说:“蚜虫把棉花闹坏了,我们就得挨饿,那里还能上学?!”他又和女儿凤柱具体算账:治了蚜虫,一亩地多收十斤棉花,秋后得买多少洋布?!把全家里的人思想打通了,立即按报上介绍的办法开始治蚜。
第一次用烟叶一斤,熬水三十斤,治了半亩,但蚜虫只死了一半。第二次他加上了十来个辣椒,和一两棉油,一块肥皂。这回药力大了,凡蘸着的蚜虫都死了,但没蘸着的仍然活着。他又研究先把根底下的土叶荒枝捋去再蘸,棉蚜果然都死了。这样他就改变方式,他和凤柱先捋棉裤腿,几个孩子在后边跟着挨棵挨叶蘸,这样一天全家治二亩多。凡治了的,二、三天就生出新尖新叶,棉花恢复了健康。他治着更带劲了,一连把十二亩都治了一遍。不料待了几天,棉尖上又生了新蚜虫,棉棵又呈现了病态。群众们都向他讥笑地说:“你有闲工夫治,它就有闲工夫生。”但他仍不灰心,他又动员全家开始治第二遍。这回他发现凡蚂蚁爬过的棉株就生新蚜虫,没爬的就没有。他就研究不叫蚂蚁爬的法子。经过苦思研究,他猛然想起卫生丸能治蚂蚁,把卫生丸压成细末渗在烟叶水里,果然蚂蚁就不往棉棵上爬了,棉尖也不再生蚜虫了。在三天时间内,他就又把十二亩棉花普治了一遍。他的棉花很快的发育生长起来了,新尖生新叶,新叶长新枝,新枝上吐出了花蕊。村里人们这个去看,那个去学,治蚜运动就展开了。于金山、于孟氏等户,在他影响下早就动手治了。群众们都夸奖他说:“人家熙超算真能,就得跟他学!”
他在村里对人说:“秋后一定得和东张家庄的种棉能手们比比收成。”
他从今年的治蚜工作中,得到了一个基本经验。他说:今年治的晚了,所以费了这么大劲;明年种棉前,就要把烟叶卫生丸等药品准备好,棉花出捉了苗,就用喷雾器先挨着喷一遍。他说:“治病不如预防好。”现在,他一面严密地注意棉蚜是否还会生长,一面加紧中耕和增肥补粪。
二、崔炳信和他的斯字棉
崔炳信自去年荣膺劳动模范的称号以后,特别是在今年春到省参加经济会议以后,他把杨主席号召多种棉的事,牢牢记在心里。他知道“母大子肥”、“种好秧强收的多”的道理。在种棉前,他就到任邱农场接洽,找到了好的斯字二号棉种籽。到四月二十二日那一天(谷雨节的第二天)和他儿子——树,把二亩二分棉花种好。惟恐苗儿出不好,他不断的跑到地里去看。四、五天后,他刨开土看见种籽发了芽,正往上钻,这才放了心。鲜嫩的棉花苗在十天头上出齐了。没有一棵不出的。炳信心里不停的赞扬农场的好种籽。虽然苗儿长的很快,他总是嫌他长的慢。棉花长到两叶一个心,就开始锄了头遍。棉花长到十字架时(四个叶时)就开始定苗,第一次定苗每堆留三棵。在定苗时,发现生了棉蚜。他想出捕灭蚜虫的办法:每天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到了地里,趁着棉叶上有露水,把地里的干土撒在棉花棵上,由于土的粘合,果然减少了蚜虫的繁殖。后来他又发现了凡是有蚜虫的棉棵,附近就有蚂蚁窝。有蚜虫的棉棵,就有蚂蚁往上乱爬。他因此猜到蚂蚁与棉蚜的繁殖有关。他立刻设法消灭蚂蚁。费了两天时间他用水在地里灌蚂蚁窝。经过几天除治,棉蚜大部分被捕杀了。有的棉棵已长出新叶。看见地里因捕杀棉蚜被踏的实了,赶忙锄了二遍。在头次定苗后十天,棉棵长到四、五个杈,就定了第二次苗。这次定苗每堆留两棵。进入小满节,棉棵长到六、七寸高,就开始定单苗。定苗以后,他每天总到地里看一趟,生怕再生了蚜虫就坏了事。他见到少数棉棵还有蚜虫,便用以前的方法不断的去捕杀。到现在,他的棉花已锄了四遍。棵长到一尺高,出现了五、六个长棉桃的枝叶,很快就要开花。叶子长得又嫩又绿,特别是在早晨,太阳光映射在棉叶的露珠上,反射出光彩来,更显得棉叶碧绿得可爱。这时,崔炳信揭去了怕生蚜虫的顾虑,喜笑颜开。他高兴地说:“高李庄再没有我这棉花再好了。”
现在他开始了打杈修整棉花。修整时,先小心的捋净棉棵下端的杂叶,然后去掉生棉桃枝以下的疯枝杈。他每天在早晨露水干了就动手,大约到上午十一点钟就停止。下午五点钟动手到日落。他在这种时候修整棉花,损坏不了枝皮。他不但这样关心的去修整自己的棉花,还经常把修整技术告诉给别人。他说:“我要保证全村的棉花都长好。”
(高克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