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计划外小烟厂小酒厂应当停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18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计划外小烟厂小酒厂应当停办
(一)
近年来,不少地区片面追求财政收入,盲目发展计划外小烟厂。据轻工业部1978年对16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当时约有180多个计划外的小烟厂,后经整顿有所减少。但自去年以来,有些省市又发展了不少小烟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计划外小烟厂生产的卷烟产量达80万箱以上。这些小烟厂有县、公社、大队办的,有农场、林场、工厂办的,也有知识青年办的。
盲目办小烟厂,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与国营大烟厂争原料。这些小烟厂用各种非法手段,到处高价收购、套购原料。小烟厂收购烟叶价格一般比国家收购牌价高出20%以上。如河南周口地区有的小烟厂就在马路边设摊高价收购烟叶;有的还开着卡车到烟叶产区套购,致使大量烟叶流入这些小烟厂。小烟厂冲击了计划市场,破坏了国家价格政策,影响了国家收购计划的完成。全国各主要产烟区,今年能调出的烟叶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计划内烟厂的生产,大厂、老厂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二、产品质次价高。小烟厂所用的设备多数是自制或公社农机厂制造的,工艺条件差,原料消耗大,产品质量低。
三、多数小烟厂管理混乱,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偷漏、拖欠税款现象严重。如河南项城和扶沟县的4个小烟厂,从去年初到今年4月,应纳税五万多元,而实际只交了8,500多元。
四、一些小烟厂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没有正式商标牌号。有的投机倒把分子乘机进行非法活动,以假乱真,扰乱市场。
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坚决制止盲目发展小烟厂,但有些地方的领导却以“发挥优势”为名,大量重复建厂,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有关部门应坚决采取措施予以取缔。
本报通讯员 佟立岩 金茂先
本报记者 归长根
(二)
近年来,全国各地办起了不少小酒厂。今年4月,轻工业部根据17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小酒厂已达12,000多个。仅四川省就有3,900多个,吉林省2,500多个,河南省2,000多个。办厂形式五花八门。这些盲目办起来的小酒厂已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与大厂争原料、辅料,影响了国营酒厂的计划生产和销售。一些地区把原来应供应给国家名酒、优酒厂的高粱等原辅材料留给小酒厂使用,给国家名酒、优酒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茅台酒生产用的优质高粱主要是由四川省供应,近年来就出现收购困难、难于保证的情况。
二、浪费了大量粮食。不少小酒厂在酿酒过程中,除少量酒厂使用代用料(薯干、粉渣等)和饲料粮外,多数酒厂是用粮食,甚至动用了大量的储备粮。如四川省3,970多个小酒厂,年产能力22万吨,消耗粮食约8亿多斤。有的县把三分之二的储备粮用来酿酒。由于这些小酒厂受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出酒率很低。
三、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不少小酒厂设备条件很差,使用铁皮和回收的杂锡制造冷却器,有的还使用解放前旧作坊中的天锅和天盘,酿出的酒质量低劣,有的还含有过量的铅和甲醇等。有的酒甚至发生饮后中毒及死亡事件。
四、弄虚作假,欺骗群众。例如,河南省多次发现用薯类原料和酒精兑制的酒,冒充用纯粮食生产的张弓大曲等优质酒。
本报通讯员 耿兆林
本报记者 归长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