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新颖、独特的鼓曲专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22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新颖、独特的鼓曲专场
王存立
最近,北京曲艺剧团举办鼓曲专场,连续演出三天,引起首都曲艺界和曲艺爱好者的称赞。
这次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又有热情讴歌老一辈革命家的曲目,还有经过整理提高的传统段子。演出的曲种除单弦、京韵、北京琴书、西河大鼓以外,还有在首都舞台消失多年的奉调大鼓、双唱梅花、乐亭大鼓、联珠快书、北京时调。
推陈出新、大胆改革是这次演出的特点。中年演员马玉萍和她的学生杨晶同台合作演出的河南坠子《蓝桥会》,不仅在内容上经过加工整理,而且在塑造人物、音乐、唱腔等方面也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增加了风雨雷电的音乐效果,烘托了悲剧气氛,有助于表现主题。京韵大鼓《梅岭颂》、联珠快书《壮别三线》等也都从内容出发,在唱腔改革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这次演出,老中青演员荟集一堂,各显身手。久别曲坛的著名老演员曹宝禄年已古稀,他与他的学生王玉兰合唱的梅花大鼓《湘子上寿》,不断博得掌声。老演员关学增演唱的北京琴书《终生难忘》也很精彩。更加令人可喜的是一批后起之秀,初露才华。京韵大鼓在解放以后很少有男演员登台演唱,21岁的种王杰却以他浑厚有力、音色甜美的唱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和曲艺界的瞩目。年轻的单弦演员崔伟丽行腔委婉细腻,表演风趣幽默。姚士红演唱的联珠快书,一百多句一气呵成,节奏明快,颇见功底。钟喜荣演唱的西河大鼓热情朴实,声音宏亮,乡土气息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